文章来源:http://jt.zgfj.cn/ML/2012-08-15/14711.html
印光大师戒淫开示摘录
夫妇相敬如宾,不敢当作彼此行乐之欲具 色则纵对如花如玉之貌,常存若姊若妹之心。纵是娼妓,亦作是想,生怜悯心,生度脱心,则无见美色而动欲之烦恼。夫妇相敬如宾,视妻室为相济继祖之恩人,不敢当作彼此行乐之欲具,则无徇欲灭身,及妻不能育、子不成立之烦恼。子女从小教训,则无忤逆亲心、败坏门风之烦恼。至于横逆一端,须生怜悯心,悯彼无知,不与计较。又作自己前生曾恼害过彼,今因此故,遂还一宿债,生欢喜心,则无横逆报复之烦恼。然上来所说,乃俯顺初机;若久修大士,能了我空,则无尽烦恼,悉化为大光明藏。(正)复高邵麟书四 。 保身广嗣要义 有用丸散入宫而种子。岂精血中更容渣滓混合乎。古语云。种子而生子。断筋穿骨死。甚言种未必生。生未必育。徒造孽也。是皆为父母之道。昔者乐与人言。今老矣。不能遍及。作此以代口传。世人各知自爱。以爱其子可也。 孙真人曰。人身非金铁铸成之身。乃气血团结之身。人于色欲不能自节。初谓无碍。偶尔任情。既而日损月伤。精髓亏。气血败。而身死矣。 盖人之气血。行于六经。一日行一经。六日而周六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是谓六经。)故外感之最轻者。必以七日经尽而汗解。盖气血一周也。 人当欲事浓时。无不心跳自汗。身热神迷。盖因骨节豁开。筋脉离脱。精髓既泄。一经之气血即伤。 一经既伤。必待七日气血仍周至此经之日。方能复元。易云。七日来复。即休养七日之义。世人未及七日而又走泄。经气不能复元。一伤再伤。以致外感内亏。百病俱起。人皆归咎时气。指为适然之病。不知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于未能谨守七日来复之义也。 今立限制。以为节欲保身之本。 二十岁时。以七日一次为准。 三十岁时。以十四日一次为准。 四十岁时。则宜二十八日一次。 五十岁时。则宜四十五日一次。 至六十岁时。则天癸已绝。不能发生。(男子二八而天癸至。十六岁也。八八而天癸绝。六十四岁也。女子二七而天癸至。十四岁也。七七而天癸绝。四十九岁也。天癸者。天一之水。谓精髓血脉流通宣泄。可以发生也。天癸绝则不能发生矣。)急宜断色欲。绝房事。固精髓。以清洁闭藏为本。万不可走泄矣。 以上限制日期。专指春秋两季而言。若冬夏两季。一则火令极热。发泄无余。一则水令极寒。闭藏极密。即少年时。亦以断欲为主。 否则二十岁时。或可十四日一次。三十岁时。或可二十八日一次。四十岁时。或可四十五日一次。至五十岁时。血气大衰。夏令或可六十日一次。冬令则宜谨守不泄。盖天地与人之气。冬令闭藏至密。专为来春发生之本。尤重于夏令十倍也。依此者。可却病延年。违此者。必多病促寿。 王莲航曰。昔莲池大师谓王大契曰。明明安毒药于恶食中。是杀之惨也。暗暗安毒药于美食中。是欲之惨也。 呜呼。往古来今。才人志士。所志鲜成。类多无寿。殆以多欲而致然也。 彼于事前。亦知自爱也。也于事后。亦知追悔也。及乎欲心一炽。而壮志遂泯。以为一次当无伤以后当不再及。以后又作如此想。至次次皆作如是想。欲以纵而愈炽。以至不能自制。无可奈何。由是而精竭夹。体弱矣。病矣。死矣。 故事前自爱无益也。事后追悔无及也。须于将行事时遏止之。亟思此事果有何趣。事后当有何害。不禁哑然失笑。嗒然丧气。 夫遏一时之欲。伸毕世之志。才人志士。所当乐从也。彼或甘于下流。自促其生者。吾末如之何矣。谨按莲师之言。盖明明对已守归戒者说。其告诫节欲。则非为那淫也明矣。总之纵欲成患。家室尚然。何况狎邪渔色。则更自取灭亡。而甘沦于畜类也。可不哀哉。 家庭教育为天下太平之根本发隐 世乱极矣.人各望治.不知其本.望亦徒劳。其本所在.急宜知之。家庭母教.乃是贤才蔚起.天下太平之根本。不于此讲求.泊何可得乎。母教第一是胎教.胎教乃教于禀质之初。凡女人受孕之后.务必居心动念行事.唯诚唯谨.一举一动.不失于正。尤宜永断腥荤.日常念佛.令胎儿禀受母之正气.则其生时.必安乐无苦。所生儿女.必相貌端严.性情慈善.天姿聪明。及至初开知识.即为彼说做人之道理。如孝、弟、忠、信、礼、义、廉、耻、等。及三世因果之罪福.六道轮回之转变。俾彼心中常常有所恐怖.有所冀慕。再令念佛、念观世音.以期增福增寿.免灾免难。不许说谎话.说是非.打人骂人。不许遭践字纸.遭践五谷.遭践一切东西。不许乱吃食物。不许与同里群儿聚戏。稍长.即令熟读太上感应篇.文昌阴骘文.关帝觉世经.俾知有所师法.有所禁戒。一一为其略说大意.以为后来读书受益之前导。幼时如是.愈读书愈贤善.不患不到圣贤地位.光宗耀祖也。否则任性憍惯.养成败类.纵有天姿.亦不知读书为学圣贤.则读的书愈多愈坏。古今大奸大恶之人.皆是有好天姿大作用之人。只因伊父母先生.均不知教学圣贤.躬行实践。止令学文字.为应世谋利禄之据.其智识之下劣.已到极底。以驯至于演出废经废伦.争城争地.互相残杀之恶剧。此种祸乱.皆彼父母先生.不知教子弟之道所致。自己纵无大恶.而坏乱世道人心之罪.当与彼子弟同受恶报于永劫矣。吾故曰.教子为天下太平之根本.而教女为尤要。以人之幼时.专赖母教。父不能常在家内.母则常不离子。母若贤慧.则所行所言.皆足为法。见闻巳熟.心中已有成规。再加以常常训诲.则习已成性。如镕金铸器.模型若好.器决不会不好.以故教女此教子尤为紧要也。以贤母由贤女而来.若无贤女.何由而有贤母。无贤母.又何由而得贤子女哉。此种极平常之道理.人人皆能为之.所痛惜者.绝少提倡之人.俾为母者.唯知溺爱.为父者亦无善教。及至入塾读书.为师者亦由幼时未闻此义.故亦绝不知读书为学圣贤.不教生徒躬行实践圣贤所说之道。但只学其文字.以为谋利禄计。而不知学圣贤有莫大之利益.自己与子孙.生生世世.受用不尽。谋利禄.谋之善.不过现生得小富贵而已。谋之不善.现生身败名裂.子夭孙绝者.比比皆是。人与天地共称三才者.以有以先觉觉后觉.继往圣.开来学之功能.故得此尊称。若不以学圣贤为事.则是行肉走尸。唯知饮食男女之乐.则与禽兽何异。人之一字.尚是冒名.况与天地共称三才乎。然人性本善.人皆可以为尧舜.人皆可以作佛。而不能为尧舜.不能作佛者.只有性德.无有克己复礼.闲邪存诚.及修戒定慧.断贪瞋痴之修德耳。此之修德.最初由贤父母师长而启发之.继则自己孜孜矻砝.努力修持。虽未能即到尧舜与佛之地位.其去下愚之人.日在人欲中埋没者.已天渊悬殊矣。书云.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经云.迷则佛即众生.悟则众生即佛。幸其为尧舜、作佛、之机在我、有血性汉子.岂肯以此性德.任人欲所锢蔽.永为沈沦苦海之下愚众生乎。愿世之为父母.为师长.为儿女生徒者.各各勉之.则吾国幸甚.全球幸甚. 卫生集序 天地间完全一团太和元气。故风雨顺时.谷麦丰熟.动植诸物.悉得生育。人若体此以行.固不愧与天地并立为三.而称三才。以兹自卫卫他.俾一切含识.悉得其所.共乐天真。非所谓继往开来.以先觉觉后觉.补天地之缺陷.赞天地之化育者哉。而世人因贪口腹.取彼水陆空行诸物.杀而食之.以期悦我口腹.卫我生命.则欲求卫生.适得其反。由杀生故.大干天和。戾气所感.致有水旱瘟蝗等天灾。杀业所结.发生彼此战斗之人祸。究此灾祸之由.总因宿世现生杀生食肉之所致。食肉之祸.极酷极烈。不但害及现生.而复累及多劫。凡欲自卫其生者.可不以普卫一切水陆空行诸生乎哉。食肉卫生.大是异事。由习惯故.视以为常。如非洲人.杀人供膳.彼地之人.恬不为怪。缅昔圣人在位.则曰.鸟兽鱼虌咸若。若者.顺也。咸若者.咸令顺其天性.不罹杀害之苦.与惊窜之布也。此诚所谓干为大父.坤为大母.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之怀抱也。若此.可不名之为大卫生家乎。惜今之卫生者.戕彼生而卫我生.卒致现生后世.苦报无穷。人羊转毂.强弱递换.尽未来际.亦难了结。于是古今缁素各大卫生家.咸皆提倡爱物行慈.戒杀放生.持斋茹素.信愿念佛。实为究竟卫生.至极圆满之义举也。华悟栖居士.笃信佛法.修持净业。欲挽世道人心.特辑古今名人言论.及杀生放生种种果报.名之曰卫生集。冀世人欲自卫其生.先当卫彼水陆空行诸生。则其自卫.不但止及现身.将使生生世世.凡所生处.悉各吉祥.无诸灾祸。若又念佛.以此卫生功德.回向往生。当可了生脱死.超凡入圣.断尽烦惑.得大无畏.普为一切孤露无依之六道众生.以作护卫.此命名卫生之微义也。郭涵斋居士.以近来杀劫弥漫.了无底止。欲流通此集.冀阅者咸发卫生之心.以息杀劫而正风化。祈余为校.因稍更正其次序、名称、卷数。又附前人所批数段.于各文之下。附唐人劝孝歌.及八反歌于后。俾各重卫生.各敦孝思.以广仁德.以报亲恩。而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当作佛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尤当推广孝敬之心.以期究竟自卫卫生云尔 。 复宗诚居士书 今之学堂.直是一个陷人坑.不陷于党派中.便陷于自由爱恋。任意冶游。须知人只五六尺一动物耳.而与天、地、并称三才.则人之名尊无与等。名既尊贵.必有可尊贵之实.方可名之为人。否则.便是衣冠禽兽.以其无有人之气分故也。 才者.能也。天能生物.地能载物.人能继往圣.开来学.补天地化育之不及.故与天、地、并称之为三才也。若只知饮食、男女.不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则较禽兽为恶劣。是人也.空得一世人身.绝无一点人气。则一气不来.当堕地狱.经百千劫.了无出期。欲为禽兽.尚不可得.况又得为人乎哉。汝最初不知此义.闻恶友之诱即冶游。及恶毒已受.疼痛不堪.好后又行.又发又犯.亦太不知好歹.太无志节矣。须知男子冶游.与女子偷人.了无高下。世人每以女子偷人为贱.而于男子冶游.则不以为怪.此皆不知人之名义.所以有此恶劣知见也。幸汝以屡次受苦.始知回头.亦是宿世善根所使。而光又详说所以者.恐汝此心未死.后来或复蹈此覆辙。故欲使知人名尊贵.而不致自暴自弃。并以此劝谕一切青年男女.同凛人之尊贵名称。实行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之世善。又复发菩提心.普利自他.同皆生信发愿.念佛圣号.求生西方.以修出世之善.是则可名为人。虽不能继往开来.参赞天地之化育.如古圣贤。然亦有少分继往开来参赞之功德。则人之名方有实际.不成空谈。今为汝取法名为宗诚。宗.主也.本也。谓以真实至诚.自行化他.不使有一丝毫虚假.及恶劣念头.以至孤负人之一字也。五戒且先自持.既能真持.久之.则受又有何难。傥心仍犹豫.是则名为儿戏.不但汝自罪过.光亦同得罪过。 观世音菩萨本迹感应颂重刻木板序 众生之心.与佛无二。虽迷真逐妄.背觉合尘.起贪瞋痴.造杀盗淫.轮回六道.了无出期.而其寂照真常之本体.仍然如故.毫无损失。以故佛视一切众生皆是佛.悯其业障深重.不能直复本体.故以种种方便.令种善根.失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由是久成佛道之正法明如来.而复不离寂光.垂形九界.随类逐形.寻声救苦.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其现余法界种种身.皆属秘密.现菩萨法界之观世音身.则属显露。以故十方诸佛.皆赞观世音菩萨为大慈大悲施无畏者.以期九法界一切众生.同生信向.同蒙摄受也。由菩萨证穷法界.圆彰自性.彻悟唯心.故能悲运同体.慈起无缘.遍法界感.遍法界应.随彼所感之诚之大小.俾彼各得相当之利益。如法华普门品.楞严观音圆通所说.及此方种种感应事迹.如本书所颂者。何可得而思议也。良以菩萨之心.犹如虚空.无所不遍。但以众生在迷.不生信向.譬如处空.以物障之.便成隔碍。若穿一小孔.即得一小孔之空.穿一大孔.即得一大孔之空.若完全撤去障蔽之物.则与普含万象之虚空.浑合无间矣。是以众生小感则小应.大感则大应.故楞严云.求妻得妻(求妻者、求贤慧贞良之妻也、否则妻何得向菩萨求。).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长寿得长寿.如是乃至求大涅盘得大涅盘。所言求妻得妻等者.即穿小孔得小孔之空.穿大孔得大孔之空也。其求大涅盘得大涅盘者.即完全撤去障蔽之物.便与普含万象之处空浑合无间也。金刚经所谓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己.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以众生心体.即是无余涅盘.本来无失.又何有得。菩萨特以种种方便.令其消除幻业.复还本体而已。又以众生迷惑深重.不能顿发大菩提心.为接引初机令其入胜故.随彼凡情.满彼所愿。待其善根既熟.即可直得究竟真实利益.此菩萨随类现身.随心满愿之本旨也。本书付排铸板.拟印数十万部.俾薄海内外之人.咸得受持。现已任及七万多部.则将来之遍界流通.人沐慈化.当可做到。但以字小.不便老人.为一憾事。无锡华慧可居士.宿植德本.笃信佛法.一见此书.欢喜讥叹.若获至宝.庆幸无已。恺出五百圆.命刻木板.冀一切人皆能阅.一切时皆可印可请也。其殆宿世曾受菩萨付嘱.以布慈化而利有情者.噫嘻懿哉。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嫁女择人之标准 福与祸,相为倚伏,欲其纯福无祸,亦唯在自己努力修持耳。汝女之婚事,家人不愿意,当再斟酌,并问汝女有决定意见否。若汝女有决定意见,则无碍。汝女无决定意见,后来或嫌穷,嫌约束紧,再被一班嫌穷者喧怨之,则或致不吉,此又不可不预计也。宜先问汝女,再问佛,以作定章。世间人为儿女计,多多皆在家财上计,不在人品上计。富家子弟,不数年即饥寒而死者何限。一贫如洗,成家立业,举国推崇者又何限。(此约商界说,军阀不在其内。)以汝说及,因不得不为汝说其慎重办法也。汝女得此好人家,实为大幸。其不满意之年月,乃天也。然而修持在我,命自我立。果能常存敬畏,一心念佛,及念观音,则无业不消,无福不臻,此人定胜天之大义也。倘彼懒惰懈怠,心中不以不满意之年月为事,则成天定胜人矣。祈将此立命修身之大义,与彼说之,则必能洗心涤虑,战兢修持。超凡入圣,尚有余裕,况年月之小疵乎。二女若未许人,当为择一信佛人家,令其早些出阁,以卸担负,而免忧虑。宜与彼说,今时人心不古,人家越富贵,越危险。切不可不洞事,尚欲拣人家,以期其久享富贵也。贫家只要人守本分即好,纵时局变动,亦不至过于惨凄。若富贵家,或至身命莫保耳。 印光大师说不邪淫戒 不邪淫者。俗人男女居室。生男育女。上关风化。下关祭祀。夫妇行淫。非其所禁。但当相敬如宾。为承宗祀。不可以为快乐。徇欲忘身。 虽是己妻。贪乐亦犯。但其罪轻微。若非己妻。苟合交通。即名邪淫。其罪极重。 行邪淫者。是人以身行畜生事。报终命尽。先堕地狱饿鬼。后生畜生道中。千万亿劫。不能出离。 一切众生。从淫欲生。所以此戒难持易犯。纵是贤达。或时失足。何况愚人。 若立志修持。须先明利害。及对治方法。则如见毒蛇。如遇怨贼。恐畏怖惧。欲心自息矣。 对治方法广载佛经。俗人无缘观览。当看安士先生欲海回狂。可以知其梗概矣。 以上四事。不论出家在家。受戒不受戒。犯之皆有罪过。以体性是恶故也。 然不受戒人。一层罪过。受戒之人。两层罪过。于作恶事罪上。又加一犯戒罪故。若持而不犯。功德无量无边。切须勉之。 淫心不除、尘不可出 色欲一事,乃举世人之通病不特中下之人,被色所迷。即上根之人,若不战兢自持,干惕在念,则亦难免不被所迷。试观古今来多少出格豪杰,固足为圣为贤。祗由打不破此关,反为下愚不肖。兼复永堕恶道者,盖难胜数。楞严经云,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学道之人,本为出离生死。苟不痛除此病,则生死断难出离,即念佛门,虽则带业往生。然若淫习固结,则便与佛隔,难于感应道交矣。欲绝此祸,莫如见一切女人,皆作亲想,怨想,不净想。亲想者。见老者作母想,长者作姊想,少者作妹想,幼者作女想,欲心纵盛,断不敢于母姊妹女边起不正念。视一切女人,总是吾之毋姊妹女。则理制于欲,欲无由发矣。怨想者,凡见美女,便起爱心。由此爱心,便堕恶道。长劫受苦,不能出离。如是则所谓美丽娇媚者,比劫贼虎狼、毒蛇恶蝎,砒霜鸩毒,烈百千倍。于此极大怨家,尚犹恋恋著念,岂非迷中倍人。不净者,美貌动人,只外面一层薄皮耳。若揭去此皮,则不忍见矣。骨肉脓血,屎尿毛发,淋漓狼藉,了无一物可令人爱。但以薄皮所蒙。则妄生爱恋。华瓶盛粪,人不把玩。今此美人之薄皮,不异华瓶。皮内所容,比粪更秽。何得爱其外皮,而忘其里之种种秽物,漫起妄想乎哉。苟不战兢干惕,痛除此习。则唯见其姿质美丽,致爱箭入骨,不能自拔。平素如此,致其没后不入女腹,不可得也。入人女腹犹可。入畜女腹,则将奈何。试一思及,心神惊怖。然欲于见境不染心,须于未见境时,常作上三种想,则见境自可不随境转。否则纵不见境,意地仍复缠绵,终被淫欲习气所缚。固宜认真涤除恶业习气,方可有自由分。 窒欲之最简便法 吾秦长安子弟,多玩促织。有兄弟三人,年皆成童,于月夜捉促织于坟墓间。忽见一少妇,姿色绝伦,逐同往捉之。其妇变脸,七窍流血,舌拖尺余,三人同时吓死。次日其家寻得,救活者一,方知其事。活者大病数月方愈。其家子孙,不许夜捉促织。夫此少妇未变脸时,则爱入骨髓,非逐所欲则不可。及既变脸,则一吓至死,爱心便成乌有。然当其群相追逐时,固未始无血与舌也。何含而藏之。则生爱心。流而拖之,则生畏心。了此,则凡见一切天姿国色,皆当作七窍流血,舌拖尺余之吊颈鬼想矣。又何至被色所迷,生不能尽其天年,死必至永堕恶道耶。故如来令贪欲重者,作不净观。观之久久,则尚能断惑证真。超凡入圣。岂止不犯邪淫,窒欲卫生而已。其女貌娇美,令人生爱心而行欲事者,不过外面一张薄皮,光华艳丽,为其所惑耳。若揭去此薄皮,则不但皮里之物,不堪爱恋。即此薄皮,亦绝无可爱恋矣。再进而剖其身躯,则唯见脓血淋漓,骨肉纵横脏腑屎尿,狼籍满地。臭秽腥臊,不忍见闻。较前少妇所变之相,相其可畏惧厌恶,过百千倍。纵倾城倾国之绝世佳人,薄皮里面之物,有一不如是乎。人何唯观其外相,而不察其内容,爱其少分之美,逐不计其多分之恶乎。余愿世人,遗外相而察内容,厌多恶以弃少美。则同出欲海,共登觉岸矣。又当淫欲炽盛,情不能制之时。但将女阴作毒蛇口,如以阳纳蛇口中,则心神惊悸,毛骨悚然。无边热恼,当下清凉矣。此又窒欲之最简便法也。 饮食与节欲保身 重重病灾,总由宿业深。而现行不谨所致。人生欲得无病健康。必须极力节欲。欲事一多。则种种毛病悉皆发生。世人以行欲为乐。不知乐只一弹指顷。苦便一生常膺也。念佛。乃求诸佛。己不节欲。佛也不易保祐。己肯节欲。再加至诚念佛。定规会诸病不生。当吃净素。勿以口腹为心性累。凡属有知觉者。皆不宜食。虽无知觉。然有生机。如各种蛋。亦不宜食。牛奶食之无碍。然亦系取彼脂膏。补我身体。亦宜勿食。黄豆、豆油、补料最多。宜常取之。早间粥中。宜下磨破之黄豆。平常食油。专用豆油。校比猪油。补力更大。何苦用钱买祸。而求补益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