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http://www.hrzh.org/bbs/thread-816-1-1.html
禅与孝道文化
编者按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又云:“一孝百善开。”先辈之教常能熟记于心并力行实践尚为做人之本,成功之基。凡事有个先后次第,谓为秩序,此乃无论为人之道抑或处事之理都不可忽视之常见。孝道是至善,父母的爱惊天地、泣鬼神,在默默无言中成就着我们的人生,然而,大多数人却在这样伟大的情感面前选择了忽略,不断地被欲望追逼得困苦不堪,从这一侧面也反映出现代教育的缺失。古德留下来的文化遗产中,绵延不衰的是广博深厚的伦理孝道文化,它与禅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古代很多名人的嘉言懿行都与行孝有关,历数上至三皇五帝之一的舜帝,超凡的觉者佛陀,圣贤孔子及学生,下至宗喀巴大师,良价禅师等等很多大成就者都有着一个惊人的相似之处,那就是“至孝”。既然孝道造就了那么多顶尖的大师级的人物,与他同为传统文化的根本的禅与孝道又有着什么样的关联呢?广东六祖寺方丈——大愿法师继多场禅文化系列公益讲座之后,又于2011年4月2日下午在广东佛山市南海影剧院为上千人对《禅与孝道文化》这个主题进行了最具精典的诠释。 “孝顺的极致是禅,生活中的一切,去到最高的境界都是禅,禅的日常实践就是孝顺”。法师先以简短精炼的话语总括了禅的基本概念和本质。又从“禅与孝道文化的个体价值、禅与孝道文化的社会价值、禅与孝道文化的关系、禅与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这四大方面详尽地进行了解说。全篇沿袭了法师固有的行云流水般顺畅自然的语言风格,虽充满感性,但思路清晰,脉络分明,感人至深的真实事例开启了人们心灵深处的至善之门,那些鲜为人知的至孝故事,以及标志着孝道文化之中所蕴含的普世伦理受到全球广泛认同的实例都向人们有力地展示出中国的禅与孝道文化的极致生发出的大美所体现的强大力量。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孝并非那种毫无意义的怀念,应该是一种无私无畏的奉献。正如法师所说,孝顺的极致是禅,当一个人能够把孝顺父母的小孝推己及人至天下众生,那他就是至诚心、智慧和勇气的象征,他在人世间走一趟的时候将会不断地散发出生命的芬芳。 尊敬的诸位善知识,非常欢喜我们在清明节之前三天 能够有如此殊胜的因缘来跟大家一起探讨《禅与孝道文化》。孝顺的极致是禅,生活中间的一切,去到最高的境界都是禅,都一定是我们真心的显发。禅的日常实践就是孝顺。马上就是清明节了,清明节是中国的孝亲节、感恩节,生死之间以孝贯之,即使祖先父母已经去世了,我们还是要继续感恩、行孝,因此每一年的清明节中国人都会需要祭祀。 那么禅与孝道这个主题,我们从四个方面来跟诸位一起探讨、分享,也就是禅与孝道文化的个体价值、禅与孝道文化的社会价值、禅与孝道文化的关系、禅与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 刚到的时候,我与华农(华南农业大学)的何方耀教授简单地交谈了几句,何教授非常有智慧,他就感叹说:“现在这个时代很多人都感觉到自己没有根,觉得我们的生命好像没有根一样”。 事实上禅是我们中国人灵性家族智慧传承的根,而孝道文化是我们中国人血脉家族遗传传承的根。 一、禅与孝道文化的个体价值 我们先说第一个部分,就是禅与孝道文化的个体价值: 首先孝道是至善的生活艺术。 我们不一定生得漂亮,但我们一定要活得漂亮,活得漂亮就是不要被欲望所蒙蔽,不要被物质所诱惑,能够顺应天性来生活。父母亲关心爱护子女是出于天性,儿女孝顺父母也是出于天性。 2008年5·12地震发生以后,在四川北川县地震灾区,救灾的武警战士们在一个倒塌的房屋废墟里面发现了一具三十岁左右的年轻女子的尸体,她双膝跪在地上,双手撑着地面,身体已经被压得变形了,早已经气绝身亡了。但是非常不可思议的是,在她的怀中却发现了一个几个月大的婴儿,正在安详甜蜜的睡眠中,母亲是在地震来临的那一刹那用身体挡住压下来的房屋,保护并且拯救了孩子。在场的武警战士们都感动得热泪盈眶,他们进一步发现在包裹婴儿的小被子里面塞着一个手机,手机的屏幕上显示着已经写好的一条短信。短信说:“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得,妈妈爱你。”这是年轻的妈妈给孩子的最后的祝福,地震灾区这样一幕一幕感人的场面,为我们显示了母爱的伟大、父爱的伟大。父母亲是给你生命、包容你,对你的爱没有半点保留的人,也是从你投胎受孕开始,就为你牵挂一生,愿意为你付出一切的人。为了儿女,父母可以把自己的生命献出来,这就是父子有亲,父子这种亲情的天性,也就是人的本性本善,无私无我,完全的献身精神。圣人的教育,就是把孝道的天性保持一生。一个人能够从小到大,自始至终都保持这种天性,并且把这种天性扩大,对待所有的人都如同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去行孝,去献上爱心和温暖,这就是儒家所说的“仁”,佛家所说的“慈悲”,这样的教育就是帮助人成圣成贤的教育。 我们无权决定生命的长短,但是有权选择是幸福、快乐地活着,还是烦恼不幸的活着。活着的方式有四种:也就是算术的生活方式、技术的生活方式、艺术的生活方式和至善的生活方式。 有些人迷心逐物,每一天都活在功利主义的计算之中, 做任何事情,跟任何人交往都要先计算我能够得到多少利益,追求物质财富的欲望越来越大,烦恼也越来越多,这一种是丑陋的、不幸的生活方式。但是非常可悲的是,有一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为了能够让孩子听话,常常采用物质奖励的教育方法,这个是非常错误的。 有人在网上写过一篇文章说他有一次到公园玩,然后就看到一个三四岁的小孩子在草地上又爬又闹玩得很开心,母亲就跟孩子说:“宝贝,时间到了,我们应该回家了。” 但是这个小孩子就是不肯回去,妈妈就从口袋里面掏出一块巧克力,然后对着小孩面前晃了一下,那孩子的眼睛就盯着妈妈手上的巧克力慢慢地站起来了。妈妈就说:“宝贝,想不想吃巧克力?”那小孩子说:“想呀。”妈妈就说:“如果想吃,你就跟我回家。”然后这个小孩子就乖乖地,像小动物一样跟着妈妈,由妈妈牵着手回家去了。这个孩子对母亲的呼唤可以充耳不闻,但是他面对那一块巧克力却服服贴贴地跟着妈妈回家,可见在这个三四岁的小孩童的眼中,巧克力比他妈妈还重要,妈妈让孩子这么小的时候就已经在他的心田里面种下了功利的种子,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孩子的欲望也会逐渐地增长,长大以后,这个小孩子就很可能为了功利,而不要道义。当父母亲没有能力满足儿女日渐增长的欲望的时候,儿女很可能就会把父母亲丢弃在一边,种种的人间悲剧都是从教育失误引发的。 刚刚何教授也说到,说他回家乡时听说,有一个人有五个儿子,那房子都建得很好,但是都不愿意跟父母同住,而是让他们住在生产队的保管房里面。这些其实往往都是跟从小的教育失误有关系。可见,如果我们采用物质奖励教育儿女的这种方法,是在培养动物面对物质享受的条件反射,而不是培养人的孝心,这样培养出来的小孩子长大以后很可能就变得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任性,活在功利主义的算术的生活方式里面,过着烦恼不幸的生活。 还有一些人是选择技术的生活方式,他们不会去贪著占有物质,但是他还是向外不断地去追逐知识,父母亲的教育也是在小时候很少关注小孩子的道德、人格的养成,孝顺心的养成,而是关注小孩子考了多少分,这样就让他们养成一个习惯,不断地去吸纳很多知识,但是言行举止却并没有同步变得更加文明。虽然拥有很多知识,但是活得并不快乐、并不完整。现在大部分的青年人知识都是没问题了,技能也是没问题了,就是不怎么懂规矩,不怎么守规矩,不懂得人与人相处的礼貌,不懂礼貌的人走向社会就容易处处碰壁,被他伤害过的人如果是修养不够,就会念念想要找他的麻烦,就会给他障碍,所以踏出社会没有什么助缘,反而产生很多障碍。因此中国古人就会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教育的根本就是先学做人的智慧,再学做事的知识。做人的智慧是先从顺应天性的孝道文化学起,先从孝顺最亲近的父母做起。《弟子规》就是围绕《论语·学而篇》里面孔子的一段话:“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就是围绕这么一段话展开来讲做人的规矩。 第一篇“入则孝”,除了提出孝顺父母的四个基本要求之外,还具体说明了在日常生活之中,儿女应该要做到的八件事情。孝顺父母的四个基本要求就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但是我们做得到吗?父母一说多了,我们就说:“我自己的事情,父母怎么这么啰嗦呀?”心里面不起逆反心理,不起反感的都很少呀。可见确实是我们传统文化的根基都很缺乏了。“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在日常生活之中,子女应该做到的八件事情就是:“冬则温,夏则凊(jìng);晨则省(xǐng),昏则定。”每天早晚请安,当然现在生活节奏这么快,不是一定说都要早晚请安,但是这种精神要在。“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我们中国传统蒙学教材中的《三字经》是侧重于传统文化的层面,而《弟子规》是侧重于文明的层面。文化一定要落实在言行举止的文明之中才真的有用。以前幼小的小孩子每天都会读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就能够让小孩子从小这种天性能够保持,与父子有亲的天性相应,长大以后就能够成为有德行、懂礼貌、有智慧的人。但是我们现在幼儿园的识字课本里面教小孩子念的是:“小猫叫,小狗跳。”这个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智慧传承断层的悲哀。只是教他认几个字,但他不知道其实不单单认几个字,小孩子从零岁到三岁或者到五六岁,这个阶段是养性的教育,要顺应他的天性来教育是最关键的,过了这个时间他天性已经蒙蔽了,再要教就很困难了。但是我们现在的教育不懂得养性的启蒙教育,母亲的教育其实应该是顺应他的天性的,养性的教育是智慧的教育,不是知识的教育,所以其实这个是我们传统文化智慧传承已经断层的悲哀。 还有一些人是选择艺术的生活方式,艺术使我们能够超越有限的肉体生命,彰显无限的灵性生命的大美。古人诗歌说: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我们的肉体、我们的身体虽然有生老病死,不自由,但是我们能够通过艺术,超越功利,让千百年以后的知音能够欣赏到生命力的大美。 最近我们应邀访问了柬埔寨,欣赏了大吴哥、小吴哥。特别是小吴哥,不愧是神话与现实完美结合;历史与今天完美结合;天堂与人间完美结合;宗教与世俗完美结合的不朽之作,看了以后觉得特别的震撼。当时雕刻的那些人是一种什么力量来让他用一辈子的力量、一辈子的时间来雕刻这些艺术品呢?其实一个是信仰的力量,还有一个是以这个艺术来彰显生命的大美。 第四种就是懂得禅与孝道文化的人是选择至善的生活方式。至善的生活方式就是时时刻刻与我们的本性、与我们的天性相应的生活方式,就是时时刻刻具足觉悟、觉醒、慈悲,像菩萨一样的生活方式。《孝经》上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父母亲跟儿女的亲情是自然的天性,所以行孝就是顺着天性而行,因此称之为“德之本”。如果能够把这个德之本保持一生,而且发扬光大,以孝顺心来对待一切人、事、物,就能够成贤成圣了,也就是六祖惠能大师所说的:“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可见,贪求物质的人,是活在算术的生活中;执著知识的人,虽然有文化但是被所知障蒙蔽的人,是活在技术的生活中。前面两种都是向外走,执著于外在的财富和过去心累积的知识,但是失去了当下的快乐自在,活得很累、很烦恼。其实真正有孝道的人、真正懂得禅的人,他是活得很轻松的,但是选择算术和技术生活方式的人活得很累、很辛苦。第三种人是超越了功利的分别计较,懂得生活的艺术。第四种懂得禅与孝道的人能够顺应天性,人之道与天之道合一,开发生命的深层,选择的是菩萨的生活方式。 第二孝道是超越生死的至诚心,是解脱悟道的大能量。 我们看《孝经·纪孝行章第十》:“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孔子就是从居敬、养乐、病忧、丧哀、祭严五个方面告诉我们孝顺父母的具体做法。 第一个是居则致其敬。比如说北宋的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他侍奉母亲非常孝顺。母亲喜欢干净,黄庭坚每一天退朝以后,都亲手为母亲清洗尿罐,生怕其他人做得不尽心, 母亲不满意,尽孝没有大事小事的分别,纯粹用一颗孝心去做就是与天性相应。 第二个养则致其乐。不单单是让父母亲衣食丰足,而且精神快乐。孝养父母有四个层次,也就是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和养父母之智。 首先是孝养父母之身。在物质生活上能够尽力满足父母的需要;其次,是孝养父母之心。就是要能够让父母开心、快乐,对父母亲要非常地和颜悦色,要非常恭敬。现在有一些人是物质能够满足父母,但是对父母亲的态度是非常不耐烦,这样就没有养父母之心;再次,是孝养父母之志。父母亲对我们的期望,我们努力做到,这个是养志;第四是孝养父母的智慧,帮助父母亲能够超越生死轮回,得到解脱的大乐。正如莲池大师所说:“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 使父母亲快乐,关键是要有孝顺父母的至诚心,不在于物质的丰厚,正如古语所说:“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贫家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少完人。” 第三个是病则致其忧。父母亲生病的时候,真正地出自天性地非常担心、非常忧虑,想尽一切办法来帮助父母脱离病苦。山东省菏泽市的牡丹区有一个农民叫做戴永胜,他是2004年被评选出的中国十大孝子之一,他的母亲患了癌症已经扩散了,医生说生命不会超过一年了,戴永胜当时只有27岁,听医生说已经没有办法治疗了,他还是不死心,就在民间到处去寻找致癌的良方,走了九个省,收集了150多个治癌抗癌的良方,每一天都亲自煎药,真正做到了《弟子规》上面所说的:“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经过半年的努力,他这个孝心所感,他母亲的癌细胞竟然萎缩了百分之七十,那就是奇迹,医生说这个是不可思议的奇迹,这个奇迹完全是戴永胜以至诚的孝顺心所感应的。其实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就要求读书人要懂得医学,医圣张仲景说:“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金朝张子和写的医书就叫《儒门事亲》。 佛教里面有一个药师法门,也就是药师佛开示我们怎样实现身体健康无病苦,心理健康无烦恼,灵性健康出轮回。药师法门里面,无量的法门都是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之中如何来实现身心灵的健康,在饮食、呼吸、睡眠之中来实现健康。比如说,巧妙地运用二十四节气来养生,也就是借助天地的力量、顺应天地运行的规律来养生。 比如说清明节的时候,这时候肝火很旺,就不能够再为父母亲进补了。比如说立夏的时候要养脾,就可以用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各9克,炙甘草6克,熬多一点水,然后渣不要了,用那个水再放大米进去熬粥,这样来给父母喝,就提前能够养脾。每个节气都有方法,比如说大寒是最适合进补的时候,可以吃八珍汤等等。 第四个就是丧则致其哀。出自天性的哀伤。 第五个就是祭则致其严。 祭祀祖先要庄严肃穆,来表达自己对祖先的恭敬,所以我们清明节祭祖是表达孝思的方式。我们看宋朝时候的黄庭坚以及高翥,都有写过两首《清明》的诗。 黄庭坚的诗就说:“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两首写《清明》的诗都是感叹生命的短暂和无常,生死的无奈,我们在无奈之中把生命交出来,无法抗拒死神,但是如果我们懂得禅,就能够得到绝对的自由,虽然我们的身体有生灭,但是我们不生不灭的真心的妙用一旦彰显的时候,就能够成就绝对的自由。真正地实践孝道的人也能够与天性相应,与自性相应。 黄庭坚的诗就是讲惊天动地的春雷唤醒了冬眠的动物,丰富的雨水使郊野的草木欣欣向荣,但是,无论是曾经靠在坟场乞讨酒食向妻妾炫耀的齐国人,还是宁可抱树烧死也不肯接受官位的晋国介子推,面对死亡他们又有什么区别呢? 放眼这漫山遍野的坟墓,有谁知道他们生前是贤良还是愚昧顽固呢? 高翥的诗就说:“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这个是描述清明时节家家户户都去祭拜祖先,所烧的纸灰飘飘扬扬撒满空中,化作漫天的白蝴蝶,人们痛哭的泪水血迹斑斑,染成遍地的红杜鹃。 清明节是中国的感恩节,通过清明祭扫来表示生者时时刻刻都在思念亡故的亲人,肉体虽然有生死,但是我们孝顺的天性是超越生死的无穷无尽的至诚心,并且远古的祖先 我们都念念不忘,那么现前的父母,我们怎么会不孝顺呢?这是培养孝心最好的活动。我们国家从08年4月5日开始,又把清明节作为法定假日,这个是慎终追远,民徳归厚,培养淳厚民风的好方法,也是通过提倡孝道来促进社会和谐的好途径。 孝道是解脱悟道的大能量。每个人都有七重身心,与此相对应的是有七个脉轮。七重身心就是:肉体,我们这个地水火风所成就的肉体;然后是情绪体,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的情绪;更进一步是理智体;然后是意志体。理智体是我们能够思维、能够学习、能够吸收知识;意志体就是有一种坚强的、坚定的意志;还有直觉体、光明体和空性体。并不是一般人所认为的就是这么一个肉体,事实上它是有七重身心。 每一重身心都有一个枢纽,就是七个脉轮。就好像电流的脉冲一样,也就是海底轮、生殖轮、脐轮、心轮、喉轮、眉间轮和梵顶轮,能量就通过这些脉轮的枢纽在流动。 每个人都有三种能量,也就是物质能、心能和灵能,这个世间所有的能量归纳起来就是物质能、心能和灵能了。物质能比方说日月的能量等等;心能是我们心的力量;灵能是我们的本源,我们的生命力。滋养肉体的是物质能,我们从大地吸收五谷的精华得到物质能,我们用鼻子从空气之中吸纳精微能量,这样来滋养身体;滋养情绪体、理智体、意志体的是心能;滋养直觉体、光明体、空性体的是灵能。其实物质能和心能是生活力,灵能是生命力。修行,如果你在生活力上下功夫,你没有开发生命力,那永远难以成就,所以单单有物质能和心能是不够的,我们要激活沉睡的灵能,解脱悟道的心要就是能量不流失,身心不分离。那为什么药师法门会说有七尊药师佛呢?是因为人有七重身心。禅是在当下的身心起修,开发生命的深层;孝道也是在当下的身心起修,在无私忘我的孝顺父母众生之中,开发本具的生命力。 凡夫的身心就像有许多漏洞的筛子一样,原来农村里面打了稻谷以后要把碎米去掉,就用筛子来筛米,凡夫的身心就好像有许许多多漏洞的筛子一样,能量不停地经由感官的漏洞向外喷射流失。并且,众生的贪婪、愤怒和愚痴使身心内在的能量之流被堵塞了,所以七个脉轮也是被堵住的。 孝顺的人,纯粹以出自于天性的至诚心来恭敬父母, 完全没有分别计较,完全与父母真正地融为一体,一体就没有距离,就没有人我对立,扩大到与一切的人、一切的事、一切的物都没有距离,都没有分别心,都没有执著占有的欲望。 一体没有距离,所以就不再向外攀缘了,就能够把向外流散的能量截住,使能量向内流注。没有执著占有的欲望, 就能够把向下流散的能量截住,使能量向上流动,向上流动就能够打开被堵塞的脉轮,心轮打开的人能够真正地将他对亲人的爱扩展到对一切众生的大爱、大慈悲心。心轮打开的人,我们就称之为菩萨。脉轮打开了,能量就会向内流、向上流,不向外流失,懂得运用这些能量就能够把修行者带入 甚深的禅定。甚深的禅定不是有入有出的有为定,而是自性定,与自性相应就能够开显生命圆满的大智慧。 正如鲜花是在能量最饱满的状态下才会璀璨地盛开,同样的,人的能量如果能够保持一直不流失,在最饱满的状态之下也会灿烂地盛开,那也就是明心见性开悟。所以孝顺父母不是简单的在理上、表面上、规矩上去做,事实上它与天性相应以后真正能够使我们能量不流失,在当下的身心起修,所以能够身心不分离,其实就是绝妙的甚深的修行法门,像禅一样,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当下与自性相应、与佛性相应,直了成佛的法门,孝道也是直了成佛的法门。 我们看舜王,他的父亲、继母和弟弟都那样害他,让他去维修房子,然后在底下点火想把他烧死掉;让他去挖井,又把土填下去想把他闷死掉。他很有智慧,每一次都能够脱离灾难,而之后他一点怨气都没有,这个是为什么?因为他已经开启了生命的能量,开启了灵能,所以他能够真正地达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他已经达到了绝对的平等心,而又能够以大悲心怜悯那些愚痴的众生,所以才能够真正这样做到,这个不是造作而做得到的,也不是表面所说的修养而能够做到的,而是因为他开发了内在的这种灵性的能量,所以才能够真正地证悟无我人四相,圆满地修孝道,那就是菩萨。 还有其实东西方文化达到深处都是开发生命的奥秘,中国文化将生命力的灵能比喻为龙,龙能够兴云致雨、神通自在、能大能小、能隐能显。生命力的能量也是无处不周,无物不遍,所以其实龙是生命力灵能的一个形象化的表现。中国上古的传说之中有一个《夸父追日》的神话,夸父道渴而死,然后,他的手杖插在地上,就长成郁郁葱葱的树林,手杖长出树林也是比喻,比喻生命的能量,比喻生命力的灵能,印度文化将生命力的灵能称之为那伽。 我们看佛经上说:“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与自性相应的定是时时刻刻在定中,无有不定时,他没有生灭入出,常在定中,佛的境界是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六祖坛经》之中,六祖惠能大师也说:“大圆镜智性清净,平等性智心无病,妙观察智见非功,成所作智同圆镜;五八六七果因转,但用名言无实性,若于转处不留情,繁兴永处那伽定。” 那伽定就是自性定。 我们在吴哥窟的时候就看到,那伽的形象化就是有七个头的蛇,那七个头当然就是代表我们人人都有七重身心。我们孝顺父母其实是出自于天性,但是不单单是孝顺外在的父母的肉体,而是七重身心都相应、都融为一体,你说真能做到,怎么会不开悟呢? 西方的基督教文明也有关于生命奥秘的比喻,《圣经·出埃及记》里面就有记载,摩西受到上帝的启示,他对上帝说:“怎样才能让那些跟随我的人相信我见到了上帝呢?”上帝说:“你把你手里的棍子扔出去。”摩西照办了,棍子就变成一条蛇,蛇也是比喻生命力的灵能。我们没有开发出灵能的时候,只有生活力,生命力是沉睡的状态,像棍子一样。一旦觉醒,开启了生命的灵能,就像龙蛇一样,能够神通自在、兴云致雨,就开启了无穷无尽的生命能量。无论是物质能还是心能都是有限的,灵能是无限的,所以超越了有限契入无限,超越了有相契入无相。因此,如果我们不能够悟禅的智慧心,不能够实践孝道的清净行,不能够开启生命力的灵能,那我们就愧对“龙的传人”这个称号,所以作为龙的传人,一定要能够孝顺父母,从孝顺父母开始能够真正地实践孝道。 我们明白了孝道是解脱悟道的大能量,就能够真正相信孝道的感应,不会把那些感应看作是神话。很多人也看到《二十四孝》,不过他觉得这个不可能,这个肯定是神话。又比如说,佛教里面有一个《释教三字经》上面说:“孝亲者,如道丕,为养母,自忍饥;父捐躯,为报国,丕苦求,骨跃出。” 道丕禅师是李唐的后裔,是唐代皇族的后裔,他出生在五代十国时期的后周,七岁就出家了。后来遇到战乱,他看到母亲孤苦无依,就把母亲接过来孝养,然后又奉母亲的命令去战场上为父亲收尸(他的父亲战死沙场了),去到以后看到一片白骨累累,在一片白骨累累之中,哪一具尸骨才是他的父亲呢?不知道。他就一直在那里祈祷,以至诚的孝顺心、恭敬心,以出自于天性的这种孝顺心,感应得他父亲的尸骨自动地跳跃而出,道丕法师背负父亲的尸骨回乡的同时,她的母亲也梦到丈夫回来了。有没有可能呢?其实如果我们懂得孝道是解脱悟道的大能量我们完全相信,至诚恳切,以这样的方式来开发自己生命的灵能,一定就能够有这样的感应。 还有一个丁兰刻木事亲,这是《二十四孝》里面的。是说东汉时候杭州附近有一个孝子叫丁兰,因为他非常思念过世的父母,所以他就用木头刻了父母的像,每一天都很恭敬 像尊重父母在世一样去请安、问候,供上饭菜,一点都不敢懈怠,但是他的妻子久了以后就生起懈怠心来了——其妻久而不敬。有一次趁丁兰不在,妻子就好像开玩笑一样拿缝衣针去刺木像的手指,手指就有血流出来。后来丁兰回来了,又来向父母的木像请安,木像就流出眼泪来,丁兰了解到整个事情的原委以后就马上休妻,这个是说一种孝心的感应。 还有曾子的啮指心痛。孔子的学生曾子,他事奉母亲至孝,有一天曾子出去砍柴了,家里突然有客人来了,这母亲就手足无措,没办法了。她又想曾子赶快回来,急得咬自己的手指,母亲咬自己手指的时候,曾子在山上同时就感到心痛,然后就马上赶回来了。这些其实都是至诚孝顺心的感应。 第三孝道是圆满的生命智慧。 从极致上来说,我们能孝顺父母的心是始觉,所孝顺的父母是本觉。真正生起孝顺父母的心的时候,就是回头是岸,就从向外的攀缘之中回头来照亮内心的盲点和分别执著,就是开始觉悟了。我们才真正知道,道在当下,不是向外去分别、去攀缘、去学很多知识,事实上当下的向内走去以至诚的孝顺心与天性相应,就是开始觉悟。因此禅宗的六祖惠能大师说:“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参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能够孝顺父母的心是修德,所孝顺的父母是性德;能够孝顺父母的心是观照般若,所孝顺的父母是实相般若。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我们知道了,孝顺父母是自己的七重身心完全地与父母的七重身心融为一体,后面的直觉体、光明体、空性体,其实就是真心。真心的体相用是空、明、觉。真心的体是空(空性体);真心的相是光明(光明体);真心的用是觉察(直觉体)。能够从一切的已知之中解脱出来的这种不间断的觉察力就是真心的妙用。因此我们真正能够相信所孝顺的父母就是本觉,就是实相般若,就是性德。 孝顺父母是小孝,孝顺天下人的父母是大孝,帮助一切如母众生见性成佛是至孝。 有些人错误地认为,父慈子孝是相互的,爸爸妈妈对我好,我就要孝敬他们。这样想其实是停留在知识层面,不是在智慧层面,是用分别妄心计较出来的,是错误的。因为真正的孝是无条件的,是与天性相应的,孝不是交易,孝不是交换。孝是天性的自然流露,佛家称之为心性,儒家称之为道,一切圣人的教诲都是自然地从心性之中流露出来,所以教人的都是成圣成贤的教育,不是知识的教育,而是做圣人的教育,智慧的教育。可见,孝道文化的教育不是在知识层面,而是在智慧层面,好像学佛法一样,我们真正能够开启本性的智慧那是真正地学到了佛法,否则的话,你只是学到了佛法的知识,学到了佛法的表相,不是真正的佛法。可见,孝道文化不是重在知,而是重在行,实践孝道的过程就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的过程。 我们都读过《西游记》,我们知道《西游记》里面,其实唐僧是比喻我们的心,猪八戒是比喻身业的贪婪,我们的身向外去贪婪地追逐财富、物欲,物质的享受。沙悟净是比喻恶口业的愤怒,孙悟空是比喻意业的迷乱,就好像躁动不停的猴子一样,中国的成语里面也有“心猿意马”。唐僧西天取经的过程就是比喻我们的心转迷成悟的过程,怎样将贪瞋痴转为戒定慧。 贪婪所以要戒,猪八戒要戒,然后成就戒无漏学;瞋恨愤怒所以要有定,沙悟净;愚痴迷乱就要有智慧,所以要悟空。其实都是一个比喻,同样的,我们真正地实践去孝顺父母,实践孝道文化也都是一个转迷成悟的过程,转贪瞋痴为戒定慧的过程。 实践孝道的人,孝子自身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也就是孝顺的至诚心、智慧和勇气。儒家称之为孝、智、勇,佛家则称之为大慈悲、大智慧、大雄力。孝智勇达到圆满的境界我们就称之为佛陀耶——觉悟者。佛是情感、智慧和能力同时达到最圆满境界的人生状态。 实践孝道要孝顺恭敬血脉家族的遗传传承和灵性家族的智慧传承。 怎样真正地去实践孝道呢?去开启本性的智慧呢?其实我们要孝顺恭敬血脉家族的遗传传承和灵性家族的智慧传承。 古人说:“水有源,木有本,父母者,人之本源也。”水有源头,树木有根本,这样才能够源远流长,如果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那么很快就会枯竭,就会灭亡。同样的,血脉家族的遗传传承和灵性家族的智慧传承是我们生命的源头活水,恭敬血脉家族的遗传传承是孝道,恭敬灵性家族智慧传承是师道。违背孝道和师道是最严重的罪行,因为他的天性完全迷失了,完全背离了,所以佛家称之为五逆罪,佛家的五逆罪之中,杀父杀母是违背孝道,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是违背师道。 五逆罪是最深重的迷昧愚痴的状态,要转迷成悟就要从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做起,实践孝道就是转变行为模式,将过去以自我为中心转变为以利他为中心,以利他为中心先从孝顺自己最亲近的父母开始,然后扩大到一切人,这样就是顺应天性了,这个是行为模式转过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一个人在家里面父母都不孝顺的话,你说他能够忠于其他人那是不可能的,一定是别有用心的。 所以我们孝顺父母不是表面上的,或者迫于社会舆论表面地做,而是真正出自天性,真正从内心深处把以自我为中心转变为以利他为中心,这样扩大到一切人,那我们的行为模式就转过来了,我们就把凡夫的行为模式转变为菩萨的行为模式,这样的人是真正的孝子。实践孝道就是转变思维模式,从向外走的分别取舍转变为向内走的至诚恭敬与道相应。所以佛法在恭敬中求,其实孝道也是如此,这样来成就圆满的生命的大智慧。 二、禅与孝道文化的社会价值 我们也从三个方面来说: 第一个方面,孝道是家庭和睦的基石。 有孝道的地方就是极乐世界,违背孝道的地方就是地狱,很多人性格的缺陷、事业的失败、家庭的不幸,都是由于缺乏孝道文化的智慧教育,迷失本性而造成的,他已经完全地与天性相背离了,他一直向外走,从来不知道向内走。西方文化侧重于物质文明,所以它总是向外走的,东方文明是先向内走,先向内走开启智慧,然后再来成就外在的事业。所以没有或者缺乏孝道文化智慧教育的人,他因为只是向外追逐,内心之中完全迷昧,所以内心之中有种种的烦恼痛苦,内心的痛苦就是地狱,正在痛苦之中不能自拔,烦恼不间断,烦恼很炽盛,那就是他的心在无间地狱。如果你大发雷霆,那就是让自己和亲人都活在八热地狱之中;如果夫妻之间冷战,形同陌路,就会让全家都生活在寒冰地狱之中。有一些人虽然外表事业也有成就,走出来光鲜亮丽,但是内心却是在八寒八热地狱之中煎熬。因此,我们要实践孝道,要弘扬孝道文化,不再给自己和亲人制造地狱,而是时时刻刻行孝道,去创造其乐融融的极乐家园。 《孝经·三才章第七》说:“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正如日月星辰的运行是恒常而有规律,大地默默承载万物,不管好人坏人全部都承载,毫无偏执,平等地利益一切人、事、物,这是天地无私的品德,圣人效法天地之德的行为就是孝,我们顺应天性行孝,那就是与天地无私的品德相应。例如古代的舜王行孝,他的父亲、继母和弟弟都虐待他,甚至于千方百计要害死他,但是舜王没有因此而对父母有一丝毫不好的脸色,心里面没有一丝毫的抱怨,最后感动了父母,感动了天地,感得大象跑来帮他耕耘,小鸟飞来帮他播种。尧王知道了舜的德行,就请他出来治理国家,后来把王位也禅让给了他,四千多年以后的我们讲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依然对于舜王的德行肃然起敬,这个是孝的力量。 第二点孝道是事业成功社会和谐的良心系统。 我们知道中国的四书五经,《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藕益大师对《大学》有一个很好的解释:“大者心也,学者觉也。”学习心的觉悟才是真正的大学。 我们知道,原来的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钱学森晚年的时候一直在关注,为什么我们的国家投资了那么多资金,越来越加大,大学校园也越建越大,但是为什么不能够出大师呢?因为如果只是在知识的教育这么一个层面上,那只会出学者,只是出研究者,不能够出真正的划时代的大师。要出划时代的大师一定要是智慧教育,一定要开启自性的智慧德能的教育,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出大师。 正如《四书·大学》所说的:“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君子明白德行是根本,有德行的人自然就有人来忠心耿耿追随他、帮助他,有了人才就能够开创大的事业,有了广大的事业就会有财富,“有财此有用”,有了财富就能用来服务社会,造福人群,这是真正地以孝道成就大事业的智慧。日本的稻盛和夫也说,他的企业是以利他为经营的目的,都是相通的。 中国当下城市化的进程,打破了延续数千年的宗法性村社自治的社会结构,培育起了现代市民社会结构,除了法制化建设以外,其实更需要孝道文化来作为社会的良心系统。小孝治家;中孝治团体、治企业;大孝治天下。很多企业年终的时候,年底的时候都会要发年终奖金来鼓励大家,其实我们不妨把这个年终奖金改为孝薪,就是孝顺父母的薪水,专门发一份钱用之于孝顺父母。企业能够真正这样做的话,能够感恩员工的父母,员工就会更加忠诚于企业。还有比方说今年的五月十号是母亲节,刚好农历也是四月初八,是释迦牟尼佛的圣诞,我们纪念释迦牟尼佛诞生要感念谁?感念佛母摩耶夫人,孕育了悉达多太子为我们这个世界带来了觉醒的光明,所以我们纪念释迦佛诞生最好的方法是实践孝道,愿一切的众生都能够像悉达多太子一样走向觉悟,过一个不断地走向觉悟成佛的圣者的光辉一生,这样做非常有意义,这样也就是把禅和孝道文化结合起来,纪念佛诞的好方法。 第三点孝道也是国泰民安,世界和平的轮王七宝。 我们知道,佛经上说上古有转轮圣王,他出现于世的时候就有轮王七政宝,自然以七政宝的力量让天下归顺,不需要通过战争,自然望风归顺,真正能够倡导孝道文化就是能够让我们实现国泰民安、世界和平的法宝,像轮王七政宝一样。 《孝经·广要道章》上说:“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中央电视台之前也有一个节目就是报道海南省的海口监狱用《弟子规》的教育把服刑人员的孝心启发出来,知道自己错了,见到父母亲的时候痛哭流涕,跪在地上忏悔,发誓重新做人,这样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出去以后真正能够重新做人,不会再犯罪,因为已经把他的孝心激发了,他想做坏事的时候马上想到这样对不住父母,让父母担忧,因此不敢做坏事。转变得非常好,原因就是能够循着天性来教化,父子有亲是天性,所以用孝道来教化就非常容易。 三、禅与孝道文化的关系 孝道是儒家世间伦理文化的精髓,禅是佛家出世解脱文化的精髓。持戒清净是修佛身功德,教是佛语功德,禅是佛心、佛意功德。禅是从心上修,善用其心;孝道是从境界上来修善待一切,先从善待父母开始。禅成就明白的心;孝顺成就清净心,一切的佛法无非也就是信解行证。解的极致就是明白的心,开悟;行的极致就是成就清净心,信心清净,则生实相。 禅是即缘起而明性空,虽性空而不坏缘起;孝道是即性空而明缘起,虽缘起而不碍性空。所以其实禅和孝道都是开发性德走向觉悟的途径。禅是修无量光,是从了因佛性上起修,是从真心的相、光明相来起修;孝道是从缘因佛性来起修 是成就无量寿,是从真心的妙用觉察,这个妙用来起修,那能够成就无量觉,无量觉就是真心的本体,所以无量觉、无量光、无量寿,其实就是禅与孝道。 禅和孝道的功用都是治世,让这个世间清净,让这个世间人心和顺、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世界和平,更是治心。所以其实参禅和行孝道不是为了让人进入天堂,而是为了让天堂进入每个人的心中,在人间创造天堂,这是禅与孝道文化的关系。 四、禅与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 中国传统文化用一句话来归纳就是,国以人为本,人以德为本,德以孝为本,孝以心为本。 人以德为本。正如《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所说的:“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我们看中国这两个字“教化”,教,左边是一个孝,右边是一个文,拆开来看教化就成为三个字,就是孝文化,其实也就可见孝文化是教化的根本。所以如果离开这个根本做其他的枝末是没有很多益处。 林则徐在立身行道的过程之中体验到要抓住根本,否则的话没有什么意义,他就有十个提醒,叫做“十无益”: 第一是不孝父母奉神无益。 连父母亲都不孝顺,违背性德,就算是每天三柱香,神明也不会保佑。 第二是兄弟不和,交友无益。 兄弟之间都不和睦,到外面交朋友有什么益处呢?交的都是损友,难得有益友。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但是兄弟之间都不能和睦,怎么可能跟外人成为真正交心的朋友呢? 第三是存心不善,风水无益。 第四是行止不端,读书无益。 对于他人没有什么礼貌,做事情没有什么章法,他读再多的书也不会相应。 第五是心高气傲,学问无益。 第六是做事乖张,聪明无益。 第七是时运不济,妄求无益。 第八是妄取人财,布施无益。 财其实有凶财,有吉财,你没有去做那些伤害人的事情, 正当途径致富,君子爱财,取之以道,这样是吉财;你做那些伤害人的事情,没有什么道德底线,那样是凶财。你看我们什么食物都不敢吃,食物里面担心它有苏丹红等等,牛奶也不敢喝;肉也不敢吃,什么都不敢吃了。为什么?因为有些人缺乏道德底线,甚至于从事一些杀生或者是其他的不好的行业,这些得到的都是叫凶财,凶财一定是凶入凶出,悖入悖出。 第九是不惜元气,服药无益。 不珍惜自己的元气,不顺应天地的规律,昼夜颠倒,吃那些补药又有什么作用呢? 第十是淫恶肆欲,阴骘无益。 放纵自己的欲望,纵使祖先累积了再厚的阴德也帮不上,如果不回头的话,迟早要大祸临头,这是林则徐给我们的十个提醒。 接下来是德以孝为本。一切德行的根本就是孝,都是从出自天性的孝顺父母开始展开来的。孝以心为本,孝顺关键是心,发真正的孝顺心。有些人会觉得你这个出家人讲孝,那你都没有跟父母亲在一起怎么去孝啊?其实要知道,真正地能够让一切如母众生都能得解脱这个是大孝,我们看中国禅宗曹洞宗的开山祖师,洞山良价禅师,他出家的时候就曾经给父母写过一封信,我们这个是一个节录: “良价捨今世之身命,誓不还家,将永劫之根尘,顿明般若。伏惟父母心开喜捨,意莫攀缘,学净饭之国王,效摩耶之圣后,他时异日,佛会相逢,此日今时,且相离别。” 你看,他要发心出家,这个心就很广大,他发的心就是要成佛作祖,所以也跟父母说,希望父母亲能够学习净饭王,学习摩耶夫人,能够同意儿子出家去真正地明心见性,而他事实上也真正地明心见性了。 “良非遽违甘旨,盖时不待人。故云: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时度此身。伏冀尊怀,莫相记忆!” 这只是节选一段,后面其实还有两首偈子。经过了十年,洞山良价禅师成为真正明心见性开宗立派的大祖师,然后他又写了一封信给母亲,这个时候他母亲给良价禅师回了一封信,我们可以看到他母亲的心胸是非常宽广,他母亲给良价禅师的回信就是: “吾与汝夙有因缘,始结母子恩爱情分。自从怀孕,祷神佛:愿生男儿。胞胎月满,性命丝悬。” 怀孕的时候就是从鬼门关里面走一遭,母亲的性命就像一根丝线悬挂一样这样的脆弱。 “得遂愿心,如珠宝惜。”生下儿子像珍惜摩尼宝一样的宝贵。 “粪秽不嫌于臭恶,乳哺不倦于辛勤。稍自成人,遂令习学。或暂逾时不归,便作倚门之望。”这都是描述父母对儿女这种关爱,这种恩情。 “来书坚要出家,父亡母老,兄薄弟寒,吾何依赖?子有抛娘之意,娘无捨子之心。一自汝住他方,日夜常洒悲泪。 苦哉苦哉!今既誓不还乡,即得从汝志。不敢望汝如王祥卧冰、丁兰刻木,但如目莲尊者,度我下脱沉沦,上登佛果。” 不是期望你像王祥卧冰一样,母亲冬天想吃鱼了,王祥卧在冰上,由于孝心所感,鱼自动地跳出来,丁兰刻木我们讲过了,这样都是《二十四孝》里面的孝子给我们做榜样,但如目犍连尊者一样,要能够让我不会沉沦到三恶道,能够成佛。 “如其不然,幽谴有在,切宜体悉。” 佛教里面有《地藏本愿经》,那是佛门的孝经,是我们的救命经,是教孝、教愿、教信、教施;还有《盂兰盆经》,就是讲目犍连尊者救自己的母亲,设盂兰盆供;还有《梵网经》就讲到孝名为戒,佛制菩萨戒是顿制,“大孝释迦尊,累劫报亲恩,积觉成佛道。”释迦牟尼佛也是因为孝顺心而成佛的,而且他因为孝顺心的缘故,帮助此世的父母得解脱。母亲生到忉利天去了,上忉利天为母亲说《地藏经》;归国的时候让父亲修净土法门,父亲过世的时候亲自来抬棺木等等,都是给我们做榜样。 佛门里面,这样孝顺父母亲的还有很多,比如说五祖弘忍禅师,他的前生是四祖会下的一个栽松道者,这个栽松道者要求法,年纪太大了,四祖说你换个身体再来,他就找到一个年轻的女子还没有结婚,说到她家里借一宿,然后那个女子就怀胎生了五祖,我们如果去五祖寺就能看到圣母堂,讲五祖报母恩的故事,还有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也是卖柴来养母。 宗喀巴大师也是如此。他很年轻就离开家乡去求法、去学习,母亲非常思念他,他母亲年纪很老了,也不会写字,所以就拔下几根白头发,托客商带过去给宗喀巴大师,大师看到母亲的白头发就知道母亲的思念了,自己学法还没有成就,不愿意中途放弃,但是又要孝顺母亲,怎么办呢?他就画一个自画像,也是托客商带回去给母亲,因为是至诚孝顺心所感,很神奇的就是,这个宗喀巴大师的自画像送到母亲手里的时候,母亲刚刚一打开的时候这个像就自动叫一声“阿妈”,这个画一直都有保存下来,佛门中这样孝顺的典范非常多。 第二个方面,禅与孝道文化之中蕴含着拯救人类文明危机的根本智慧。 最近几年世界各地的天灾非常频密地发生,其实这个就是给我们敲警钟,给我们一个警示,这个就是人类迷失天性,向外追逐,欲望不断膨胀所引发的恶果,大自然的报复。特别是最近的3·11,日本的地震、海啸,以及随后的核泄露,导致了很多人的恐慌,各地甚至于出现了一些哄抢食盐等等一些不理智的行为,这个其实也就反应了人们内心深处的那种不安全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人的内心深处的这种生命的不安全感,其实就是人类的文明危机。危机主要就是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的这种关系被严重的破坏了,有遭受自然界越来越频密的报复的危险,所以我们看到世界各地频发地震、泥石流、海啸,包括核泄露等等。我们知道“核”怎么写啊?木,木是什么?东方,是生,是生气,生长。那边是个什么?亥,十二地支,十二个时辰的最后一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亥是最后一个,是终结。所以人如果不回头,没有实践孝道文化,那这个核就是生命的终结。当然核泄露不是人类的末日了,如果每一个人他的思想,他的行为,都完全没有孝顺心,离开天性,扭曲天性,这个才是真正的末日,所以我们要能够转危为机,根本的是要实践孝道文化。 其次,是向外追求物质享受造成内在精神田园荒废,由此而导致产生各种社会问题的危险。 人类因为内在的精神田园荒芜了,只会去追逐物质欲望的满足,争斗就越来越厉害,因为大家都违背天性,不知道其实都是一个本体,完全地迷失了,所以都不断地向外求,去追逐、去争斗,乃至于导致战争,甚至于世界大战这样的危险。 其实早在1988年的时候有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就联合发表了《巴黎宣言》,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孔子的智慧其实孝道文化是根本。英国的汤恩比博士也说:“要解决21世纪的社会问题,一定要借助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教。”当然这样的论述很多了。还有一个美国学者,他就以美国梦和欧洲梦来说明这个文化的转型,美国梦是侧重于物质,欧洲梦是侧重于文化的多元对话等等。 古代世界有六大文明体系:第一个就是东亚的,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第二是南亚印度的古文明体系; 第三就是西亚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的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文明体系;第四个就是北非的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体系;第五个是地中海北岸的古希腊、古罗马文明体系;第六个就是中美洲南美洲的玛雅和印加文明体系。 除了中华文明之外,其他五大文明都出现过中断,现在的印度文明其实是出现过断层的,因为一直有外族入侵,当时就摧毁了,后面的又叠加起来,等等。其他的五大文明都中断了,或者衰落了、衰亡了,导致文明中断的原因是两大类:一类主要是由于来自于外部入侵力量的摧毁,比如说西亚两河流域的文明,北非的古埃及文明,南亚的古印度文明和中南美洲的玛雅、印加文明,这四种都是属于这一类,都是外来力量的入侵把它摧毁了。 另外的第二类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发展到了不可能由自身解决的绝境,比如说古希腊、古罗马一直对外征服的文化和奴隶制造成了文明灭亡的恶果。 对比这五大文明,我们的中华文明就有两个特点: 首先是传承了五千多年从来没有中断过,其次是中华文明从小到大的扩展主要不是靠武力对外征服,而是北方的游牧民族向南方迁徙,与汉族文明相融合,而不断地壮大了灿烂的中华文明。那中华文明之中,我们的禅文化就形成了中国人浩瀚无穷的精神天空;孝道文化是中国人的伦理大地。孝道文化的内核是人与人的亲情, 是父母与儿女之间关系的最基本伦理道德的准则,它扩大为普载万物的伦理大地。所以精神天空是禅文化,伦理大地是孝道文化,都具有普世的价值,都具有普世的意义。因此它能够成为拯救人类危机的一种根本智慧,能够在文化转型之中来为文化对话做贡献。正如孔汉思起草的《走向全球伦理宣言》中所说的:“进入21世纪,人类迫切需要一个赖以安身立命的伦理基础以树现代人群的共同责任和义务。” 孝道文化之中所蕴含的普世伦理在全球都受到了广泛的认同,比如说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曾经被法国人写进了法国1793年宪法所附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把外国先哲的格言写入宪法,这是第一例。中国的《孝经》也曾经被写进日本的宪法,可见受到全球广泛的认同。 第三就是在当下的身心之中参禅和行孝道。 如何最有效地来利用我们的生命呢?也就是要能够以禅的智慧和孝的慈悲来活在当下的每一分每一秒,以参禅来成就正等正觉心,以实践孝道来成就佛的圣身。因为真正地实践孝道就是自己的七重身心与父母的七重身心完全地合为一体,真正圆满了就是成就佛陀的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百福庄严身,福慧庄严成佛道,所以以禅成就佛心,以孝道成就佛身。 在无量的生死流转之中,我们今天有缘见面的诸位,大家都曾经做过我的父母、兄弟、姊妹,很高兴并且也很珍惜,能够在菩提道上与大家重逢,并且能够来共同探讨《禅与孝道文化》这样一个非常契机的话题,愿我们都能够觉醒,开启禅的智慧和孝道的慈悲。愿我们都能够成为具足慈悲和智慧,在人世间走一趟的时候不断地散发出生命芬芳的人。 感恩并且祝福大家,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