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www.zhfgwh.com/cishan/renwujishi/33298.html
26年前,苏跃升弃教从商,靠借来的200元钱白手起家。几经磨砺,他一手打造出一个年产值超过15亿元的国家一级建筑企业的品牌企业。心系寒门,富而知贫,走出经济窘困的他时刻关注身边的寒门学子和弱势群体。几年来,累计捐资2000余万元,用于改善他们的境遇。
近日,苏跃升又在金州新区成立了千万基金用于扶助所有贫困项目的“宜华慈善基金”。
说起做慈善的初衷,苏跃升只用很朴素的语言一言以蔽之:“这是我内心愿意做的事。”这位从“教书匠”转行的企业家身上没有咄咄逼人的霸气,娓娓道来中能让人感受到他发自内心的善良。
穷则思变
“教书匠” “下海”创业
2011年11月29日,金州新区亮甲店中心小学会议室里,正在举行一个爱心捐赠仪式,苏跃升的企业一次向66名低保户家庭子女和孤儿捐献善款15.6万元。大连保税区慈善总会的负责人点燃爱心火种,苏跃升亲手给面前的每个孩子手里的蜡烛点燃。跳动的烛光也点亮了孩子们稚气的双眸,这些孩子几乎每个人都背负着家庭经济困顿带给他们的压力。苏跃升在这烛光里寄予了他的期待,他希望自己的善举能帮助这些孩子走出困境,让他们有朝一日也有能力帮别人点亮心烛。
苏跃升出身教育世家,父亲是校长,母亲是老师,直到现在,他的不少亲戚还在从事教育事业。而他自己,下海之前,也是一名教师。二十多年前,苏跃升在大连126中学当老师,从教政治、体育到当班主任、团委书记,苏跃升都干得很好。但是组建了小家庭后,夫妻俩都身为教师,而当时教师的薪水偏低,让两个人的生活捉襟见肘。他说,那时候,两个人都挣三十一块五,孩子生病上医院,看病钱都拿不出来,得去学校互助组借,有借就得还呐,可是到了下个月还钱还是有困难。
“穷则思变”,改善家庭经济状况成为苏跃升下海的原动力。他为此还专门跟妻子开了商讨会,决定“一家两制”,当时,他甚至挺没把握地给自己留了条后路:“下海不成功,饿着了吃不上饭,我就跟你混。”就这样,苏跃升奋身投入商海,靠借来的200元钱做起了“小买卖”,一年以后,当教师的父母才听说儿子辞职下海的消息,又生气又心疼。
1988年,正是改革开放之后百舸争流的时代,下海三年的苏跃升看准了建筑行业门槛低、利润高,且从业人员良莠不齐,整个行业处于原始粗放经营的状态,凭借读书人的底气和几年来积累的经验以及人脉,苏跃升二次“出家”,把自己的生意定位于建筑行业,从创办建筑工程公司到最终成立大连宜华建筑集团。今天,苏跃升的建筑集团已经是国家一级建筑企业,曾经扛回东北三省第一块“国家优质工程奖”。
富而知贫
慈善是他最愿意做的事
谈及自己这些年的创业和企业的发展,苏跃升总结,是“知识成全了我”,当初下海时,就是觉得“我念过书,当过老师,有文化,能谈生意,会写合同,也能管理人,才扔了铁饭碗。”话虽这么说,二十多年的商海沉浮,苏跃升冷暖自知。
企业走上正轨了,苏跃升在品尝了事业成功带给他的幸福感同时,一种让“好日子也惠及他人”的朴素想法自然而然地在他心中升腾。
2008年,新闻媒体对于庄河塔岭部分贫困家庭生活状况的报道如重锤击打在苏跃升的心上。他迅速和采写报道的记者联系,亲自赴塔岭镇了解情况,当时走访了三户人家。贫困家庭生活窘境让他的内心在颤抖,他当即表态,资助50多名贫困学生,孩子们上学、吃饭、交通费、体育器材全包,帮助他们完成学业。从那次开始,苏跃升开始把自己的视角拓宽到慈善中。
一次,苏跃升在与金州新区得胜镇林家村的一位干部聊天中偶然了解到,这个村共有人口两千三百多人,有一百余人是残疾人,这部分残疾人生活非常需要扶助。春节前夕,苏跃升专程来到林家村,看望这一百多名残疾人,之后马上在该村举办了“关爱残疾人,关爱困难母亲”的救助会,现场捐赠,以解燃眉之急。
2010年夏天,苏跃升偶然了解到金州新区二十里堡有一位单亲母亲供两个孩子上学,刚考上大学的儿子因为没钱即将辍学。苏跃升多方辗转,终于找到那名即将辍学的孩子,告诉他,“上大学的费用,我来管,人家念什么书,咱念什么书,人家吃什么饭,咱也吃什么饭。”当年,共有5名拿到录取通知书却徘徊在校门口的学生得到苏跃升的资助,迈进了大学的门槛。
在扶贫济困的过程中,苏跃升发现:“做慈善不能单打独斗”,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对开发区18名孤儿助养活动中,苏跃升发挥他作为金州新区商会会长的影响力,发起由金州新区商会和宜华集团共同抚养这18名孤儿从小学到大学毕业的善举。
因为曾经当过老师,苏跃升心里一直有“教育情结”。步入苏跃升企业办公大厦,“大连大学实践基地”、“大连民族学院实践创业基地”的牌匾格外醒目。作为大连大学的毕业生,苏跃升敞开大门,欢迎学弟学妹在他的项目上学以致用,把书本知识付诸实践。今年,他还专门设立了“大连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创新人才培养奖励基金”,每年拿出40万元专门奖励有创新业绩的师生。
这些年来做慈善,苏跃升累计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辅助对象涵盖孤儿、失学儿童、贫困家庭和残疾人。
像很多人遇到的一样,每次捐助,苏跃升面对的并不都是感动和谢意,“有时,接受捐助的孩子会一脸的漠然,或者对接受捐赠表现出理所当然的样子。我都会坦然面对。我知道,他们有的是强烈的自尊心使然;有的并不完全能理解捐赠人的热心;还有的认为捐赠是理所当然的。坦然面对,是想做慈善事情的人必须有的心理素质。衣食足,知礼义,等到受助的孩子境遇改善后,相信他们多数会理解我们的做法,也愿意回馈社会。慈善不是为别人做的,是发自内心的意愿。帮助别人走出困境能让自己的内心得到愉悦,这大概就是"授人玫瑰,手有余香"。”苏跃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