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最新动态
·慈孝新闻·
·公告·
    慈孝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慈孝新闻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xMDg4MjEwNA==&mid=2247498775&idx=1&sn=f31d46b77c4c34ec0a06cb2c0903325d&

chksm=f97e8440ce090d5636919c4bd9ec7268fb36368ab2ec4fad72ea13333ce0d286a254fc887380&

scene=27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

 

下面看“天子章第二”。这一章讲述天子如何行孝。天子把爱敬双亲之心扩展至天下百姓,让百姓都受到教化,这样人人都不敢怠慢、厌恶他自己的父母亲,以及天下的父母亲。看经文: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吕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这段话我们一句一句地来看。首先看第一句:“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子曰”,是因为这一章是承接上一章的思路下来的,本章承接上章之文是孔子对曾参的教诲,自此以下的四章皆为孔子一次所讲的话,所以下边的经文中就不再出现“子曰”两个字。“恶”就是厌恶,“慢”就是轻慢、怠慢。孔子说,一个人亲爱自己的父母,就不敢厌恶他人。他亲爱自己的父母,就不敢厌恶他人的父母;尊敬自己的父母,就不敢轻慢他人。为什么?因为一个人,如果轻慢他人的父母,反过来他人也会轻慢自己的父母,因此有德行的君子不这样做。

一个人如果真正能够体会到自己父母养育自己不容易。那他也就能够体会到天下为人父母者都不容易,因此就会对自己的父母生起爱敬和感恩之心,并且把这种爱敬之心推广到天下父母的身上。一个人对父母没有厌恶之心,这个厌恶之心也就无从产生。换言之,他就不知道什么是厌恶。就像一个孩子从来没有见过父母对人发脾气,父母遇到事情都是以商量的、对话的形式、说理的形式加以解决,那么他也不知道什么是发脾气,他遇到问题的时候,也会以平心静气的方式、对话交流的方式加以解决。这个就是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就像一个人生长在楚国,他一定会说楚国的方言,自然而然。一个人尊敬自己的父母亲,他就不会轻慢他人,特别是他人的父母亲。因为你轻慢他人的父母亲,他人也会轻慢你的父母,这就等于是自己的行为导致了别人对自己父母的不恭敬,就如同自己对父母不恭敬是一样的。

就像我们这一代人,最怕别人说我们的一句话就是“你这个人没有家教”。因为这一句话不仅仅指责了我们自己,而且也指责了我们的父母,这就是“德有伤,贻亲羞”。那如何让人不轻慢自己的父母呢?那就是要修养自己,自己不轻慢任何人,也不因为自己的任何不道德的行为使父母蒙羞。
——节选自刘余莉教授《群书治要孝经》第二集



  上一篇: 中国古代二十四孝
  下一篇: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