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蔡礼旭老师主讲 编辑:弟子规公益网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孝是德行的大根大本,一切的德行都从孝延伸出来。这个我们从“入则孝”就可以体会得到。我们看“亲所好,力为具”,这是尽忠、尽力,忠也从孝出来;“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他的廉洁不也是从孝心当中出来;“德有伤,贻亲羞”,他的羞耻心不也是从孝里面出来嘛。所以“德之本”啊!真正要教出有德行的人,一定要从孝开始。我们中华文化用一个字表示,就是“孝”。再从对父母的孝、对父母的爱延伸开来,爱兄弟姊妹、爱家族、爱邻里乡党、爱一切的人,包含爱一切的生命,这就是我们中华文化教育的第二个目标。第一个目标,就是让对父母亲的亲爱,终生保持;第二个目标,就是把这个爱延伸到“凡是人,皆须爱”、“凡是物,皆须爱”。所以教育要从“孝”开始,“教之所由生也”。不从孝开始,那个都谈不上教化,那个都是本末倒置,最后问题会非常多。 而从我们自身人生的幸福,人都追求幸福美满,诸位学长,您有看过真正幸福快乐的人吗?大家注意看,现在忧郁症的人愈来愈多,现在笑不出来的人愈来愈多。甚至科学家的实验报告:一个人一、两岁的时候,每天笑一百八十次;成年以后,每天笑七次。我们不要说他拥有多少财富、拥有多少物质,这个都不要讲了,光是愈来愈笑不出来,人真的在追求幸福快乐吗?科学家这个统计是普遍性的。你们有没有见过年纪愈大,笑得愈灿烂的人?这个人才是在追求幸福吧?可是往往人现在年纪愈大,眉头深锁,还可以夹死苍蝇,是吧?愈来愈多忧虑、牵挂,那个路子就不对了,那样的路不是幸福快乐的路。真正的快乐不是外在物质的满足跟刺激,物质是不可能满足的,欲似深渊,那个路子是绝对追求不到快乐的。所以我们这个时代,物质享受愈来愈多,然后人愈来愈不快乐,那个路子是错的。 所以谁是真正快乐的人?就是孝心终生保持的人,他才是快乐的人,这是必要条件,这是恢复本性。人对父母那份爱,跟你一、两岁的时候一样,你就恢复正常了,就是快乐的。 在《孟子》当中,孟子特别会譬喻,特别会透过一些故事、譬喻,彰显人生的道理。孟子就讲,大舜,天下的读书人都来归附他,不能让他的忧虑解除;得了尧帝的两个女儿来做他的妻子,也不能让他解除忧伤;做了天子,拥有天下,是最富的人,当了天子是最尊贵的人,他的富贵达到极点,还是不能解他的忧愁。只有他的父母真正接纳他了,一家人和和乐乐在一起,他才解了他的忧虑。大家想一想,世间的人一想,所有的人都愿意当我的部属,我当领导,高不高兴?尧帝最有德行、最美丽的两个女儿嫁给他了,高不高兴?光是我们男人一想到这里,哇!都觉得好像是最美好的事情降临了,富贵到了极点,最高兴了。这都不是人生真正的快乐。 孟子很懂大舜的心,唯有人恢复性德了,保持这个孝,他才是真正打从内心快乐的人。后来这份至孝感动了父母,这么恶劣的父母都被他感动,这么傲慢的弟弟也被他感动。所以孟子说,一个人活到五十岁,还像婴孩一样爱慕他的父母,我在大舜的身上看到了。五十岁的人还跟孩童一样爱慕他的父母,所以孟子讲了一句话,“大孝终身慕父母”,真正大孝之人,终生心里面都是念念不忘父母的恩德,绝对没有放父母一丝一毫的不是。曾经跟大家交流,翟俊杰,翟导演,六十多岁,他说他人生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推开家门,还能喊一声:娘。(此时打雷)你看,孝是感天动地,马上雷神配合。告诉我们,孟子讲这段话,能让我们人生开悟,能让我们人生真正幸福,就是终生这个孝要保持,再以这个孝去爱一切的人,你人这一生就能恢复明德,就能止于至善。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clsfx_150429f.asp,欢迎转载,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