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中华经典
·中华经典·
·慈孝经典·
·古代孝子事迹·
·当代孝子事迹·
    中华经典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华经典>中华经典         
《朱子家训》
     文章来源:网络 

 

朱子家训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饭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
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性禽。
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
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再想。
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庆,不可生妨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
国课早完,囊橐无余,自得其乐。
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1   德者事业之基。《菜根潭》

 
道德是事业的基础。


2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周易.坤》


 
做好事的家庭必给后代流下幸福,贯做恶事的家庭必给后代留下祸殃。


3
、  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有道德之人不会孤独,定有人与他为伴。


4
、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尚书.周官》
   

 
讲道德,心安理得;做坏事,心劳日拙。


5
、富潤屋,德潤身,心广体胖。《尚书.周官》


 
财富可以修饰房子,道德可以滋润人身,使人心宽体胖。


6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尊敬我的长辈,继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我的子女,继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子女。


7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


   
爱别人的人,别人永远爱他;尊重别人的人,别人永远尊重他。


8
、克己复礼为仁。 《论语·颜渊》


 
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合乎礼,这就是仁。


9
、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荀子·荣辱》


 
先顾礼义后求利益才算光荣,先求利益而不顾礼义便是耻辱。


10
、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战国策·魏四》


 
别人对我有恩德,不应该忘怀;我对别人有恩德,不应该不忘怀。


11
、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礼记·曲礼上》


 
对自己喜欢的人要看到他的缺点,对自己憎恶的人要看到他的优点。
  

12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


 
与朋友相交往,说话要守信用。
         

13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颜渊》


 
君子以文章来交朋友,以朋友的帮助来培养自己的仁德。


修养篇:


1
、为世忧乐者,君子之志也;不为世忧乐者,小人之志也. 《申鉴·杂言上》


 
为国而忧、为国而乐,这是君子的志向;只考虑个人得失,这是小人的志向。
  

2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步出夏门行》
         

3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美。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不学就不能增加才智,无志向就不能成学业。


4
、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杜甫《前出塞九首之九》


 
大丈夫志在四方,岂能害怕吃苦?


5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过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宋轼《晁错论》


 
古代创立大业之人,不仅有超世之才,而且必有坚忍不拔之意志。


6
、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王阳明《教条示龙场诸生·立志》


 
志向不确立、犹如无舵之船,无绳之马,飘荡放纵,到何处去呢?


7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检查自己——替别人办事没有尽心吗? 同朋友交往不诚实吗?老师传授的学业没有复习吗?


8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自己作风正派,不发命令政教也能顺利实行;自己的作风不正,即使三申五令,别人也不听从。
         

9
、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礼记·儒行》
  

 
广泛地学习永不满足,身体力行永不懈怠。


10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羡慕水中游鱼,不如回家织网。


11
、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 《孔子家语.颜回》


 
君子用行动说话,小人用舌头说话。


12
、在上不娇,在下不谄,此进退之中道也。   ·王安石《上龚舍人书》


 
处在上位不骄慢,处在下位不谄媚,这是进退的正确态度。


13
、美曰美,不一毫虚美;过曰过,不一毫讳过。   ·海瑞《治安疏》


 
有几分美就说几分,一丝一毫不虚夸;有几分过就说几分过,一丝一毫不讳饰。


14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朱柏庐《治家格言》


 
做了好事就希望别人看到,这便不是真正做好事;做了坏事唯恐人道,这便是做了大坏事。


15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富贵不能迷乱心意,贫贱不能改变志气,威武不能屈节,这才叫大丈夫。


16
、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孔子家语·在厄》


17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君子心地宽阔,小人经常忧愁。


治学篇:


1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礼记·学记》


 
玉如不琢磨就不能成为器物;人如不学习,就不懂道理。因此,古代贤君,建国治民,都把 教育放在首位。


2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


 
青色从蓝草中提取,但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由水变成的,但比水更寒冷。有成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3
、养子不教父之过,训导不严师之惰。 ·司马光《劝学文》


4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


历来求学的人一定要有老师。老师,就是传授道理、讲解知识、解答疑难。


5
、雨泽过润,万物之灭也;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吕坤《呻吟语·礼制》


 
雨水超过了需要即成万物之灾害,宠爱过头,这是子孙的灾难。


6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尚书·旅獒》


 
造一座高山,如果少最后一筐土,则将前功尽弃。


7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温习旧知识能有新收获,便可以做老师了。


8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9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分昼夜。《论语·子罕》


意谓时光易逝,当自强不息。


10
、人之于文学,犹玉之琢磨也。 《荀子·大略》


 
人们对于文化知识,要象雕磨玉石那样精益求精。


11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沈约《长歌行》


12
、积财千万,无过读书。 《颜氏家训·勉学》


 
积聚万贯家财,抵不上读书有益。


13
、天下未有不学而成者也。 《中说·礼乐》


世界上没有不经过学习就能成功的人。


14
、富贵比于浮云,光阴逾于尺璧。 ·杨炯《王子安集·原序》


 
富贵尤如天上浮云,光阴才是无价之宝。


15
、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林逋《省心录》


 
知道自己不足的人一定好学,以下问为耻的人常常自满。


16
、人不可以不学,犹鱼不可以无水。


 
·陆九渊《与黄循中》


17
、勿谓今日不学而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而有来年。   ·朱熹《劝学文》


18
、学无早晚,但恐始勤终惰。   ·张孝祥《勉过子读书》


学习无早晚,只怕开始勤奋后来怠惰。


19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学道者须加力索。 《菜根谭·后集百九》


20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21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论语·子张》


22
、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近思录·为学类》


 
胆要大而心要细,智慧要全面而行为要端正。


23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小雅·鹤鸣》


24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


25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这是真正的聪明。


26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论语·为政》


 
只读书而不思考无所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也只会疲惫不堪。


27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28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


29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刘开《孟涂文集·问说》

 



  上一篇: 曾国藩《戒子书》
  下一篇: 《关圣帝君戒淫经》白话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