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最新动态
·慈孝新闻·
·公告·
    慈孝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慈孝新闻         
【传统文化】二十四孝(共四集96个故事)
     

【传统文化】二十四孝(共四集96个故事)

 

  

 

  一,虞舜耕田

  虞舜大孝。竭力于田。象鸟相助。孝感动天。

 

  虞舜、姓姚名重华。父瞽瞍顽。母握登贤而早丧。后母嚚。弟象傲。常谋害舜。舜孺慕号泣。

 

  【原文】

 

  如穷人之无所归。负罪引慝。孝感动天。尝耕于历山。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帝尧闻之。妻以二女。历试诸艰。天下大治。因禅焉。

 

  大舜心中。祇有父母。故不知其他。祇求可得父母之欢心。故始终不见父母不是处。人伦之变。至舜而极。然能尽爱敬之诚。则至顽如瞍。尚能底豫允若。况顽不如瞍者乎。

 

  【白话解释】

 

  虞代的舜帝。姓姚。名叫重华。他的父亲叫瞽瞍。没有知识。又喜欢妄作妄为。他的生母名叫握登的很贤德。可是早已亡过了。他的后母呢。口里是不说忠信的言语的。他的弟弟名叫象。性子又很傲慢。他们常常想了计策。要谋害舜。舜像孩子般的呼号哭泣。同穷苦的人没有归处一样。并且以为父亲母亲弟弟的种种行为。都是自己的侍奉不得法。所以不能够得到爷娘的喜欢。舜帝这样的孝顺行为。终于感动了上天。有一次。在历山地方耕田。大象帮着他耕。飞鸟帮着他耘。尧皇帝得知了。就把两箇女儿嫁给他。屡次用艰难的事情。去试验舜帝。并不觉得怎麽样。后来天下很太平。尧帝就把皇帝位子让给他了。

 

  二,仲由负米

 

  子路尽力。负米奉亲。亲没仕楚。叹不及贫。

 

  【原文】

 

  周仲由、字子路。家贫。常食藜藿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没。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锺。累裀而坐。列鼎而食。乃叹曰。虽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得也。孔子曰。由也事亲。可谓生事尽力。死事尽思者也。

 

  李文耕谓事亲之事。承颜日短。报德思长。如仲氏子者。方乐负米之欢。旋抱衔恤之痛。思藜藿而不得。列锺鼎而徒然。子欲养而亲不待。盖千古有同慨也。为子者幸而逮存。可不思孝养之及时也乎。

 

  【白话解释】

 

  周朝时候。有箇贤人。姓仲。名叫由。表字就叫子路。他的家里穷苦得很。天天所喫的。都是些藜呀、藿呀。那一类不好的蔬菜。因为奉养爷娘的缘故。常常出去。到百里以外。背了米回来给爷娘喫。等到他的爷娘都去世了以后。他就往南方游历。游到楚国地方。楚王就聘他做了官。他跟随的车骑有一百辆的多。他积聚的榖米。有一万锺的富。坐的时候。便裀褥重曡。喫的时候。便鼎食满前。他就叹气着说。我现在虽然富贵。但是要想像从前一样喫着藜藿的蔬菜。仍旧到百里以外去背米来养爷娘。这世里断断不能够再有这种日子了。叫我怎不伤心呢。孔子说道。仲由的服事爷娘。可以说是活着尽了力。死了尽着追思的了。

 

  三,闵损芦衣

 

  孝哉闵子。衣芦御车。感父救母。千古令誉。

 

  【原文】

 

  周闵损、字子骞。早丧母。父娶后妻。生二子。母恶损。所生子衣绵絮。而衣损以芦花。父令损御车。体寒失靷。父察知之。欲逐后妻。损啓父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父善其言而止。母亦感悔。视损如己子。

 

  李文耕谓闵子留母之语。凄然蔼然。从肺腑中酝酿而出。虽使铁石人闻之。亦为恻恻心动。何其天性之厚且纯也。卒之全母全弟全父。一家太和之气。直从孝子一念恳恻中转回。为子者其三复之。

 

  【白话解释】

 

  周朝时候。有箇孝子。姓闵名叫损的。表字叫做子骞。生他的母亲。早已亡过了。他的父亲娶了一箇后妻。生了两箇儿子。那箇后母很厌恶闵损。冬天的时候。给自己亲生的两箇儿子。穿了棉呀、絮呀、做的衣裳。给闵损穿的衣裳。里面却是装着芦花的。有一次、他的父亲叫闵损推车子出外。可是因为衣裳单薄。身体寒冷。一箇不小心。不觉失掉了车上驾马引轴的皮带子。他的父亲起初很生气。后来觉察了儿子是穿了芦花缘故。便要赶出那箇后妻。闵损却对父亲说。母亲在此。无非我一箇儿子受着寒冷。倘若母亲去了。可怜三箇儿子都要受着孤单了。他的父亲觉得闵损的说话不错。也就罢了。他的后母。从此也感悟懊悔了。以后看待闵损。就像自己亲生的儿子一样。

 

  四,曾参养志

 

  曾子养志。请与有余。母囓其指。负薪归庐。

 

  【原文】

 

  周曾参、字子舆。善养父志。每食。必有酒肉。将彻。必请所与。父嗜羊枣。旣没。参不忍食。采薪山中。家有客至。母无措。囓指以悟之。参忽心痛。负薪归。妻为母蒸棃。不熟。出之。过胜母。避其名。不入。学于孔子。而传孝经。

 

  李文耕谓凡为父母。未有不望其子之成立。成立于功名者小。成立于道德者大。为子者欲学曾子之养志。必学曾子之志于道。悟彻一贯。三省其身。不然。虽多备酒肉。曲承欢笑。异于徒养口腹几何。

 

  【白话解释】

 

  周朝的曾参夫子。表字叫子舆。他的奉养爷娘。和别人不同。最能够养他父亲母亲的志向。每逢喫饭的时候。必定有酒有肉。将要收去的时候。一定问过他父亲。这箇余下来的酒肉。送给那箇。他的父亲生平喜欢喫那羊枣子。后来他的父亲死了。曾参就终身不喫羊枣子了。有一次、他在山里砍柴。不料家里忽然有客人来了。他的母亲因为曾参不在家里。又没有钱可以备办供客的东西。弄得没有办法。就用牙齿咬破自己的指头。好叫曾参觉悟。果然曾参在山里。忽然心头像小鹿撞的痛了一阵。就慌慌忙忙背了柴回到家里来。有一次。他的妻子替曾参的母亲蒸一只棃子。没有蒸得熟透。曾参就把妻子赶出去。不要他做妻子了。后来曾参走过胜母的地方。因为这箇地方的名称不好。就不肯走进胜母的里门。曾参在孔夫子门下受学。孔夫子很看得起他。传了他一部孝经。内容共总有十八章。

 

  五,老莱斑衣

 

  老莱七十。戏彩娱亲。作婴儿状。烂漫天真。

 

  【原文】

 

  周老莱子、姓莱。佚其名。楚人。至孝。奉二亲极其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尝着五彩斑斓之衣。为婴儿状。戏舞于亲侧。幷在双亲前弄雏。欲亲之喜。又尝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

 

  李文耕曰。恒言不称老一语。记礼者原自体贴入微。得莱子之斑衣弄雏。乃发挥尽致矣。以舜之孺慕。参之养志。合为一人。其真爱流溢处。令人神往不尽。

 

  【白话解释】

 

  周朝时候。有箇老莱子。他姓莱。遗失了他的名字。只晓得他是楚国的人氏。生性非常孝顺。奉养他的父亲母亲。凡是喫的喝的。总是用着很甘甜很柔脆的物品。自然不必说了。最难得他自己的年纪。也已经到了七十岁。但是他平常所说的话。总没有一句说出自己的老字来。真合着礼记里父母在。恒言不称老。的那句话了。他又常常穿着了五色灿烂齐整的衣裳。故意装作小孩子的形状。在父亲母亲旁边戏着舞着。并且在双亲面前戏弄小鸟。做出孩儿顽耍的样子。要博得爷娘的欢喜。有时候又取了两桶水挑到堂上来。故意跌倒在地上。连那两桶水也倒翻下来。那衣服都弄得水淋淋的。他就做出小孩儿哇哇的啼哭声音来。他的父亲母亲。这时候那里忍得住。便哈哈大笑。快活极了。

 

  六,郯子鹿乳

 

  郯子亲老。双目皆瞽。入鹿羣中。为取鹿乳。

 

  【原文】

 

  周郯子、鲁人。史佚其名。天性至孝。父母年老。俱患双目。思食鹿乳而不得。郯子顺承亲意。乃衣鹿皮。去之深山中。入鹿羣之内。取鹿乳以供亲。猎者见而欲射之。郯子具以情告。乃得免。

 

  王应照曰。孝子事亲。必养其心志。而不徒养其口体。鹿乳异味。因老人偶然思食。蒙皮入山。本一片诚孝之心。发为机智。得乳归奉。父母之心顺。孝子之心安矣。李文耕谓为反哺至情。不亦然乎。

 

  【白话解释】

 

  周朝时候。有一箇贤人。叫做郯子。是鲁国里的人。历史上遗失了他的名字。他的天性非常孝顺。父亲母亲年纪老了。两箇人的眼珠子里都有些病。所以心里常常想喫鹿的乳。可是一时办不到。那郯子知道他的双亲有这箇意思。他就打定主意。穿着了鹿皮的衣服。扮着鹿、走到深山里。夹在羣鹿的里面。找些鹿的奶来。预备做医治双亲眼睛的物品。不料有几箇猎人见了他披着鹿皮。当他真箇是只鹿。就左手拿着弓。右手抽着箭。想射中了这只鹿。郯子便慌忙立起身来。赶忙尽情的告诉猎人道。我不是鹿。原来我是穿着鹿皮。到这里找些鹿的奶乳。去医治父亲母亲眼睛的。你千万不要错认我作鹿呀。猎人听到这话。方纔晓到是箇孝子。就放着弓箭不射了。于是郯子纔得免了。

 

  七,汉文尝药

 

  汉孝文帝。母病在床。三载侍疾。汤药亲尝。

 

  【原文】

 

  汉文帝、姓刘、名恒。高祖第三子也。初封于外为代王。生母薄太后。帝朝夕奉养无倦怠。太后病三年之久。帝侍疾。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所用汤药。必先亲尝之而后进。仁孝之名。闻于天下。

 

  王应照谓三年之病久矣。而帝之所以小心侍奉者。历三年如一日。仁孝至矣。夫太后役使满前。文帝贵为天子。以天下养。犹必躬尽子职。况平人父母。非子媳谁为服事乎。事亲之道。自尽其心而已。

 

  【白话解释】

 

  汉朝的文帝。姓刘。名字叫做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三箇儿子。他没有做皇帝的时候。高祖已经封他在代州地方。所以又叫代王了。他原来是庶出的。养身娘就是薄姬。后来纔称薄太后。但是文帝的天性。生成是很孝顺的。朝朝夜夜。奉养这位母亲。从来没有懒惰的意思。薄太后曾经生病。足足生了三箇年头的长久。文帝服事他母后的病。总是殷殷勤勤。看护得很周到。夜闲睡的时候。眼睛也没有闭好。衣带并没有解开过。所煎的汤药。必定先要自己亲自尝过了。纔进到薄太后面前、叫母后喫的。因为他有了这样情形。所以仁孝的名声。就传遍了天下。人人都晓得了。

 

  八,郭巨埋儿

 

  郭巨埋儿。雷震儿活。天赐黄金。官不得夺。

 

  【原文】

 

  汉郭巨、字文举。家贫。子尚幼。母减食与之。巨因贫难供母。子又分甘。乃乘子出。进食。一日、子溺毙。妻惶泣。巨曰。毌惊母。子可再有。母不可复得。盍埋之。妻不敢违。遂掘坑三尺。雷震子甦。见黄金一釜。上有字云云。

 

  姜履曰。埋儿事。诸儒皆非之。得林县人所传。始知子可再有。母不可复得之言。割慈忍爱、曲体母心者至矣。所以惊天地。泣鬼神。一釜黄金。得自凄怆之顷。而雷苏其子。破涕为笑。孰谓皇天无眼耶。

 

  【白话解释】

 

  汉朝的时候。有箇姓郭名巨的人。表字文举。家里穷苦得很。他有箇儿子还很幼小。郭巨的母亲。常常把自己喫的东西。分给孙儿喫。郭巨因为家里穷得不能够奉养母亲。现在儿子又要分母亲的食物。如何是好呢。于是总等着儿子走出的时候。再到母亲里去进食物。有一天。儿子跌在水里死了。郭巨的妻子惊慌得了不得。哭着。郭巨说。你不要惊动了母亲。儿子可以再有的。母亲是不可以再得的。何不把儿子埋葬了。郭巨的妻子不敢违背他丈夫的话。就在地上掘坑。掘到三尺多深。忽然一箇霹雳。把儿子震活了。并且地里有一釜的黄金。上面有字写着。说是上天赐给孝子郭巨的。

 

  九,江革负母

 

  江革避难。负母保身。乱平贫苦。行佣供亲。

 

  【原文】

 

  汉江革、字次翁。少失父。独与母居。遭世乱。负母逃难。数遇贼。欲劫去。革辄泣告有老母在。贼不忍杀。转客下邳。贫穷裸跣。行佣以供母。凡母便身之物。未尝稍缺。母终。哀泣庐墓。寝不除服。后举孝廉。迁谏议大夫。

 

  李文耕曰。次翁之孝。于险阻艰难中。全人所不能全。然在次翁。初不敢料其必全。祇尽其心力。而造次颠沛。必于是耳。孔明鞠躬尽瘁。甯俞薄酖橐饘。正同此一副心事。忠臣孝子。所以争光于日月也。

 

  【白话解释】

 

  汉朝时候。有箇姓江名革的。表字叫做次翁。从小就没有了父亲。单单剩着江革和他的母亲同住着。那时候天下不太平了。盗贼很多。江革就背了母亲逃难去。他在路上。时时碰着这班作乱的盗贼。要把江革掳去。和他们一同去做盗贼。江革总是流着两行眼泪哭诉着说。我有老母在这里。要人供养。我怎麽可以和你们一同去呢。强盗听到这话。就发了慈悲念头。也不忍杀他了。后来江革辗转在下邳地方作客。穷得连衣裳鞋子也不完全了。江革就忙忙碌碌的替人家作工。赚些工钱来供养母亲。凡是母亲身边要使用的东西。没有缺少一点。后来他的母亲死了。江革哭得很悲哀。住在母亲的坟旁。就是睡的时候。丧服也不除去。后来有人见到他的品行不错。就举他做了孝廉。最后迁到谏议大夫的官。

 

  十,蔡顺拾椹

 

  蔡顺丧父。世乱岁荒。拾椹奉母。赤黑分筐。

 

  【原文】

 

  汉蔡顺、少孤。事母孝。遭王莽乱。拾桑椹。盛以异器。赤眉贼问其故。顺曰。黑者奉母。赤者自食。贼悯之。赠牛米不受。母丧。未及葬。里中灾。火逼其舍。顺抱柩号哭。火遂越烧他室。母生平畏雷。每雷震。顺必圜冢泣呼。

 

  姜书鉴曰。人子于丁艰之际。躬当大事。处常且难。不幸遇卒变。惟有出万死一生之计耳。君仲母柩逼于火。抱而号哭。辟患不为。非天性激发乎。至諴感神。火越他宅。所全者大。拾椹犹其余事耳。

 

   【白话解释】

 

  汉朝有箇蔡顺。从小就没有了父亲。他服事母亲。非常孝顺。那时候正逢着王莽的变乱。年岁又荒。没有饭喫了。他就拾了桑树上结的果子去供奉母亲。用一箇器皿、装着黑的桑子。又用另一箇器皿、装红的桑子。赤眉贼见了很奇怪。就问他这是什麽缘故。蔡顺说。黑的奉养母亲。红的自己喫。赤眉贼听了。也很可怜他的孝顺。就送他牛蹄和白米。蔡顺不肯受。后来母亲死了。还没有安葬。忽然那箇地方起了火。火势直逼到他家里来。蔡顺就抱住了母亲的灵柩大哭。果然奇怪。火就跳过蔡家。烧到别人家去了。他又因为母亲生平最怕天雷的声音。所以每逢着有雷声的时候。蔡顺必定绕着坟、哭着喊着。

 

  十一,姜诗出妇

 

  姜诗夫妻。孝奉甘旨。舍侧涌泉。日跃双鲤。

 

  【原文】

 

  汉姜诗事母孝。妻庞氏尤孝。母嗜鱼脍。又好饮江水。去舍六七里。妻往汲之。值风归迟。母渴。诗责遣之。妻寄止邻舍。纺绩市珍羞。使邻母往遗。久之。姑遂召还。舍侧忽涌泉。味如江水。每日跃出双鲤。取以供膳。

 

  子之孝。不如率妇以为孝。妇能养者也。故堂前得一孝妇。胜得一孝子。范书录诗妻。旨深哉。其言赤眉贼经诗里。弛兵而过。曰、惊大孝不祥。遗以米与肉。受而埋之。诗亦卓行君子也。泉鱼之瑞、宜矣。

 

  【白话解释】

 

  汉朝时候。有箇姓姜单名叫诗的。很孝顺他的母亲。他的妻子庞氏。孝顺他的婆婆。比他儿子还要好些。真是箇能尽妇道的。姜诗的母亲。喜欢喫鱼脍。又喜欢喝大江里的水。可是那江水离他的家里有六七里路。亏得庞氏不怕劳苦。每每提了汲桶去汲那江水。挑回家里。供给他婆婆喝。有一回。碰着了大风。回来得迟了些。母亲渴了。姜诗就责着妻子。把他赶出了。庞氏就住在邻舍那儿。用了纺织得来的钱。买了好的饭菜来。叫邻舍的妈妈送去给他婆婆喫。过了好久。他婆婆仍旧叫媳妇回家了。后来姜诗房屋的旁边。忽然涌出了泉水。水的滋味。竟和江水一样。并且泉里每天有两条鲤鱼跳出来。他们便可拿来做鱼脍。供给母亲做下饭喫。

 

  十二,黄香温凊

 

  黄香九岁。母丧父存。温衾扇枕。奉侍晨昏。

 

  【原文】

 

  汉黄香、字文彊。江夏人。年九岁丧母。哀毁踰礼。乡人称其孝。家贫。躬执勤苦。事父尽孝。夏天暑热。扇凉其枕簟。冬日寒冷。以身温其被席。父疾。侍奉尤极其诚。太守刘护表而异之。后举孝廉。官至尚书令。

 

  王应照谓九龄幼童耳。以常情论。则扇枕温衾诸事。犹是父母爱子之所为。若子于父母。焉知此哉。卓哉文彊。旣知思母。又能孝父。九龄人能恪供子职。凡老大而不知孝。与孝而不尽力者。胥愧死矣。

 

  【白话解释】

 

  汉朝时候。有箇孝子。姓黄名叫香的。表字文彊。是江夏地方的人。他年纪纔九岁的时候。便死掉了母亲。黄香却哀毁过礼。所以一乡里的人。没有一箇不称赞他孝顺的。他的家里又很穷。于是黄香自己做着勤劳艰苦的事情。一心服事他的父亲。尽他的子职。到了夏天的时候。天气很热。黄香就把扇子去搧凉父亲所睡的枕席。到了冬天的时候。天气很冷。黄香就用自己身子去温暖父亲所睡被头。父亲有了疾病。黄香的事奉。格外的诚心。当时江夏的知府官叫做刘护的。听到有这样的孩子。非常赞美他的孝顺。便替他表奏上去。请朝廷里旌扬他的孝行。后来黄香举了孝廉。官做到尚书令。

 

  十三,董永卖身

 

  董永家贫。卖身葬亲。天遣仙女。织缣完缗。

 

  【原文】

 

  汉董永、性至孝。家贫。父死。卖身贷钱而葬。及往偿工。途遇一妇。求为永妻。同至主家。令织缣三百疋、乃回。一月完成。主大惊。听永归。至槐阴会所。妇辞永曰。吾织女也。天帝感君之孝。令我相助耳。言讫。凌空而去。

 

  王应照谓父死则葬。理之常也。孝子当贫乏无措时。卖身为之。亦求心之安而已。偿工之日。仙女忽逢。织缣一月。已清债累。此时卖身穷人。债主不得役之。且不能学之。于以知久停亲柩者之罪大矣。

 

  【白话解释】

 

  汉朝时候。有箇姓董名叫永的。天性非常孝顺。家里很穷苦。他的父亲死了。没有钱筹办丧葬。董永就出卖自己的身子。把卖得的钱。葬他父亲。等到葬了父亲以后。便去偿还卖身钱的工价。走到路上。忽然逢着了一箇女子。他说自己情愿和董永结为夫妻。便一同到了债主家里去做工。债主吩咐他织本色的重绢。满了三百疋。抵过了卖身的钱。方纔准他回家。那里晓得董永得了女子的帮助。不消一箇月工夫。就统统织成功了。债主非常奇怪。就准董永回去。到了那槐树下。就是从前和女子相会的地方。那箇女子就辞别了董永说道。我就是天上的织女。天帝为了你的孝顺感动了他。所以叫我来帮助你的。说完话。就腾上天空去了。

 

  十四,丁兰刻木

 

  丁兰丧亲。刻木奉养。张叔击之。像亦悒怏。

 

  【原文】

 

  汉丁兰、河内人。早丧父母。刻木像。事之若生。邺人张叔假物。兰妻卜筶。木像不许。叔醉詈木像。且击之。兰归。见木像色不怿。询知之。卽奋击张叔。吏至。捕兰。木像为之流涕。郡嘉其孝通神明。奏之。诏图其形。

 

  思亲不见。而刻木事之。此不得已之极思也。而思慕之诚。木亦通神。忽而不怿。忽而流涕。非孝子精诚所致乎。至于为亲像被击。而奋击张叔。只知有亲。而不惜以身犯法。宜郡之嘉其孝而上其事也。

 

  【白话解释】

 

  汉朝时候。有箇姓丁的人。单名叫做兰。是河内陆方的人。他的父亲母亲早已亡过了。丁兰就把一块木头。雕刻着他父亲母亲的形像。供在堂上。早晚敬奉他。和生前一样。有一天。邺的地方。有箇叫张叔的。来向丁家里借东西。这时候。却巧丁兰不在家里。丁兰的妻子。就向着木像面前问筶。木像不肯允许。张叔刚刚是喫酒醉了。就生了气。骂着木像。并且又打了木像好几下。等到丁兰回到家里。看见了木像的脸色。似乎很不高兴的样子。问他妻子。纔晓得这箇缘故。丁兰就用力去打张叔。衙门里的差人来捉丁兰了。木, 像的眼睛里。竟水汪汪的流下眼泪来。地方官很佩服他的孝感神明。就奏明皇上。皇上下诏。叫把丁兰的形像画上去。

 

  十五,陆绩怀橘

 

  陆绩六岁。作客归来。母性所爱。怀橘三枚。

 

  【原文】

 

  汉陆绩、字公纪。吴郡人。其父康。曾为庐江太守。与袁术交好。绩六岁时。于九江见术。术出橘待之。绩怀其三枚。及归拜辞。橘堕地。术笑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跪答曰。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术大奇之。

 

  情到真处。小节亦关至行。况六岁之儿。一橘不忘母乎。真千古美谈也。今人席闲怀果。欲娱其儿。夫一样怀归。盍易爱子之心以爱亲。怀物与儿。识者贱之。怀物奉亲。人皆敬之。奇哉陆郎。可以为法矣。

 

  【白话解释】

 

  汉朝末年闲时候。有箇姓陆名绩的。表字公纪。是吴郡地方的人。他的父亲。名叫陆康。曾经做过庐江地方的知府。和袁术很要好。陆绩年纪还只有六岁的时候。便会到九江地方去拜见袁术。袁术就拿出许多橘子来。给陆绩喫。陆绩暗地里把三箇橘子装在袖子里。等到告别的时候。就向着袁术、拜谢了一回。不料这三箇橘子。扑陆的从袖子里跌到地上。袁术笑着说。陆郎呀。你来做了小客人。竟暗地里藏了主人的橘子。不防他人笑你来偷橘子麽。陆绩便双膝跪在地上。回答道。我母亲的性子。很喜欢喫这些东西。因为这箇缘故。所以想起带几只回去。给母亲喫。袁术听了这一番话。觉得大大的希奇。

 

  十六,孟宗哭竹

 

  东吴孟宗。抱竹而哭。冬月笋生。母疾平复。

 

  【原文】

 

  吴孟宗、字恭武。江夏人。少丧父。母老疾笃。思笋煮羹食。时冬节将至。笋尚未生。宗无计可得。乃往竹林中抱竹而泣。孝感天地。须臾、地裂。出笋数茎。持归作羹以奉母。母食之而病愈。人皆以为至孝所感。

 

  脾胃旣衰。饮食无味。偶思一物。宛似异常甘美。急欲得而食之。此病人常情。况老而病笃乎。无如时当冬月。笋从何来。宗之哭竹。非乞灵于竹也。而竹亦效灵。情到至处。不可以恒理测度者每如此。

 

  【白话解释】

 

  三国时候。吴国里有箇孝子。他姓孟。单名是一箇宗字。表字就叫做恭武。是江夏地方的人。他年纪小的时候。就没有了父亲。单单剩着一箇母亲。年纪已经是很老了。并且生的病症。又是非常厉害。却常想要鲜笋煮羹喫。这时候冬至节将要到了。笋还没有生出来。孟宗没有办法。可以得到这箇鲜笋。他就跑到竹林中。双手抱着毛竹。不觉两行眼泪簌簌的落下来。竟大大的哭起来了。那里晓得他有了这样的孝心。竟能够感动了天地。一忽儿地下就裂开了。尖尖的露出几枝笋出来。孟宗就拿回家里来。做了笋羹。给母亲去喫。等到喫完。他母亲的病症。就居然完全好了。人家都说这是孟宗至孝的感动。

 

  十七,王裒泣墓

 

  王裒泣墓。为母畏雷。蓼莪废读。慨念哀哀。

 

  【原文】

 

  魏王裒、父仪。为晋文帝所杀。裒终身未向西坐。示不臣晋。母畏雷。每闻雷。卽奔墓前。拜泣告曰。裒在此。母勿惧。尝攀墓前柏树号泣。泪着树。树为之枯。读诗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必三复流涕。门人尽废蓼莪篇。

 

  李文耕曰。王伟元闻雷泣墓。事之如生。泪着树枯。痛之欲死。哀哀父母之诗。宜其不能卒读也。不能卒读蓼莪。因而门人尽废。情之剀切感人至矣。若用情不足者。又当日与之读蓼莪而念劬劳。

 

  【白话解释】

 

  三国时候。魏国有一箇孝子。姓王名叫裒。他的父亲名叫王仪。是被晋文帝杀死的。所以王裒终身不肯向西面坐着。表示他是不肯给晋朝做臣子的。他母亲在世的时候。胆量是很小的。所以生平最怕天雷的声音。等到死了以后。王裒把他的母亲用衣衾殓了。就埋葬在山林里冷静的地方。一碰着风雨天气。有雷声隆隆响的时候。王裒就不避风雨。飞风般跑到坟前。泪涔涔的拜哭着说。儿子王裒在这里陪伴母亲。母亲不要怕呀。母亲不要怕呀。有一次。王裒攀了坟前的柏树号哭。眼泪落到树上。那箇柏树竟就枯了。王裒读诗经每逢读到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这几句。一定流着眼泪。反反覆覆的玩诵。因此他的门弟子。就废去了蓼莪篇不读了。

 

  十八,王祥剖冰

 

  王祥至孝。继母不恤。剖冰求鱼。双鲤跃出。

 

  【原文】

 

  晋王祥、早丧母。继母朱氏不慈。数谮之。祥奉命愈谨。母嗜生鱼。时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归供母。母又思黄雀炙。复有雀数十。飞入祥幕。有丹柰结实。母命守之。每风雨。祥辄抱树而泣。

 

  李文耕谓王休征继母之变。几同井廪。所少者一傲弟耳。乃求鲤求雀守柰。至难辄易。诚孝格天。而母亦徐化。不又一底豫之瞽瞍乎。世有不能化其继母者。特诚孝之未至耳。

 

  【白话解释】

 

  晋朝时候。有箇大大有名的孝子。姓王名叫祥。早已没有了亲生的母亲。他的后母朱氏。原来不喜欢他的。并且常常到他的父亲面前。絮絮聒聒。造了几句歹话。去说王祥的不好。王祥却是奉命愈加谨慎了。他的后母很喜欢喫着新鲜的鱼。但是那时候。天气很冷。河水都冻成坚硬的冰了。怎麽可以得到鱼呢。王祥便脱下衣裳。预备剖开冰冻去求鱼。忽然冰冻自己消解了。有两尾鲤鱼跳出冰上。王祥就拿到家里。烹调起来供给后母喫。后母又想喫烤黄雀。忽然闲又有数十只黄雀。飞到王祥的帐棚里来。他家里有株丹柰树。结了果。后母叫他守着。逢着有风雨的时候。王祥每每抱了树哭着。这些丹柰仿彿也有知觉。竟不至跌落下来的。

 

  十九,吴猛饱蚊

 

  吴猛八岁。家无牀帷。恣蚊饱血。恐噬亲肌。

 

  【原文】

 

  晋吴猛、字世云。豫章分宁人。年八岁。事亲至孝。家极贫寒。榻无帷帐。每当夏夜。任蚊攒肤。恣渠膏血之饱。虽多、不敢驱之。惟恐其去己而噬亲也。后遇至人丁义。授以神方。屡着灵异。宋政和中。封真人。

 

  王应照谓父母育子。为之挥蝇。为之驱蚊。痒则搔之。寒则裹之。恐惊之而不敢高声。稍不安。则直欲分痛。爱子情深。何不可作恣蚊饱血观也。惟孝子还以报亲。且寓爱物之意。此其所以有仙格也。

 

  【白话解释】

 

  晋朝时候。有箇孝子。姓吴。单名叫猛的。表字世云。他是豫章分宁地方的人。年纪纔只有八岁。服事他的父亲母亲。已经是非常孝顺了。因为他家里很是穷苦。所以他们的牀上。都没有挂着蚊帐。一到了夏天晚上的时候。蚊虫很多。嗡嗡的飞来。叮在他的皮肤上面。便任凭他饱吸自己的血液。虽然叮他的蚊虫很多。吴猛总不用手去驱赶他的。这是什麽缘故呢。你们仔细的替他想想。一定是恐怕这蚊虫。丢掉了自己的皮肤不叮。必然飞去叮着父亲母亲的皮肤了。后来吴猛碰着了一箇有法术的异人。名叫丁义的。给了他神方。屡次有灵异的表现。后来在宋朝政和年闲。得封做一箇真人。

 

  二十,黔娄尝粪

 

  黔娄为令。父病弃官。礼斗祈代。尝粪心寒。

 

  【原文】

 

  南齐庾黔娄、字子贞。新野人。为孱陵令。到任未旬日。忽心惊汗流。卽弃官归。时父易病痢。始二日。医者曰。欲知瘥剧。但尝粪。苦则佳。黔娄尝之。甜。心忧之。每夕、稽颡北辰。求以身代父死。易卒。居丧过礼。庐于冢侧。

 

  李文耕曰。以心惊而知父疾。已见至孝冥感。而断然弃官。毫无瞻顾。至尝粪验疾。吁辰祈代。则忧思之迫切。而不可解矣。凡此至性至情之所为。总不可于世情中觅求见解。

 

  【白话解释】

 

  南北朝时候。南齐有一箇姓庾名叫黔娄的。表字就叫子贞。是新野地方的人。刚纔做着孱陵县的县官。上任不到十天。忽然觉得心头好似小鹿一般撞。扑扑的惊跳起来。额角上的汗珠子。也簌簌的流下来。他知道家里一定不好了。就立刻丢了官职。回到家里。这时候。他的父亲名叫庾易的。已经生了痢疾。纔只有两天工夫。他便慌忙请医生医治。医生说。要晓得病的好不好。只要尝了病人的粪。便自然会明白了。若是粪味苦的。就很容易医治的了。庾黔娄便立刻把父亲的粪。尝了一尝。不料气味是很甜的。因此心里觉得很忧愁。每天到了晚上。他便叩头拜祷上天的北斗星。请求把自己的身体。替代父亲的死。后来庾易死了。庾黔娄居丧过礼。幷且在坟旁搭了草舍住着。

 

  二十一,寿昌弃官

 

  寿昌离母。历五十年。弃官寻觅。骨肉团圆。

 

  【原文】

 

  宋朱寿昌、年七岁。生母刘氏。为嫡母所妒。出嫁。母子不相见者五十年。寿昌屡求不获。神宗朝。弃官入秦。与家人诀。誓不见母、不复还。行至同州得之。母年七十余。寿昌乃迎归。并迎其同母弟妹共居焉。

 

  王应照谓髫年别母。莫审行踪。碌碌尘途。心常抱疚。纵富贵兼全。但念天下岂有无母之人。五十年来。肠一日而九回矣。一旦弃官。入秦求访。观其与家人诀别之言。诚穿金石。宜其得以天伦重聚也。

 

  【白话解释】

 

  宋朝时候。有箇姓朱名叫寿昌的。年岁纔七岁的时候。他生身的母亲刘氏。因为他的嫡母常常妒忌他。把刘氏出嫁到别地方去了。从此他们母子俩就隔绝了。好久不相见面。足足过了五十箇年头。朱寿昌屡次访求。可是总寻不着。等到神宗皇帝的时候。朱寿昌已经做了官。因为想念着母亲。便丢掉官。专诚到陕西地方去找。他和家里的人分别时候。说道。我今儿到那里去。倘若不能够找寻我的母亲。我就发誓。不再回到家里了。后来日行夜宿。走到了同州地方。停了几天。果然机会凑巧。竟碰着了母亲。这箇时候。他母亲的年纪。已经七十多岁了。朱寿昌便欢天喜地的把母亲接了回来。并且又迎接了同母的弟妹。到家里一同居住着。

 

  二十二,庭坚涤秽

 

  宋黄庭坚。官居太史。亲涤溺器。不以为耻。

 

  【原文】

 

  宋黄庭坚、字鲁直。一字山谷。又号双井老人。洪州分宁人也。元祐中、为太史。性至孝。身虽贵显。奉母尽诚。每夕。亲自为母涤秽器。不使婢妾为之。未尝一刻有缺子职。苏东坡叹其诗、独立万物之表。

 

  王应照谓溺器之涤。自有婢妾为之。惟孝子不以官职之显。失其子职之常。溺器且为亲涤之。其他子职。尚有不尽者乎。李文耕谓山谷所为。彷彿石建。皆乐供子职。不以贵显闲其心者也。

 

  【白话解释】

 

  宋朝时候。有一箇大诗家。姓黄。名叫庭坚。表字鲁直。别号山谷。还有一箇别号。叫做双井老人。他是洪州分宁县的人。元祐年闲。做了太史的官。天性却很是孝顺的。自己虽然做了贵官。显名天下。可是侍奉母亲。却极尽诚意。每逢母亲的事务。他必定亲自去做。无论怎麽样。总是不怕劳苦的。每天晚上。一定要自己替母亲洗着便桶。他家里仆役很多。却不叫他们去做。是什麽缘故呢。因为服劳奉养。全是做儿子自己应尽的职分。那里可以叫他人分了自己的孝顺呢。所以他总没有一刻儿。不尽自己的职务的。他又喜欢做诗。并且做得很好。苏东坡称赞黄庭坚的诗。说、独立万物之表。

 

  二十三,李忠辟震

 

  李忠事母。地震山移。民庐尽毁。至孝独遗。

 

  【原文】

 

  元李忠、晋宁人。幼孤。事母至孝。大德七年八月。地大震。郇保山移。所过居民庐舍。皆摧压倾圮。被坏房屋一万八百区。人民压死。不可胜数。惟将近忠家。分为二行。五十余步复合。忠家独全。

 

  地震而至山移。大劫也。况被灾之区。有一万八百区乎。庐舍生命。所伤无算。惟至孝者所居无恙。历观孝子传。辟疫辟水辟火辟风辟雷。竟至于辟地震山移。观止矣。人亦何乐而不尽孝哉。

 

  【白话解释】

 

  元朝时候。有一箇孝子。姓李。单名叫一箇忠字的。他是晋宁地方的人氏。从小时候。就早已没有他的父亲了。单单剩着他一箇母亲。仝他住在一块儿。可是李忠服事他的母亲。却是非常孝顺的。到了大德七年八月里。这箇时候。忽然逢到大大的地震。有一座郇保山头移过去。所过各处地方的百姓房屋。都倒的倒掉。压的压下。一时闲被坏的房屋数目。竟有一万零八百箇区域。因为这场大灾难压死的人民。数也数不清楚了。可是那座郇保山。说也奇怪得很。飞散过来。到了将近李忠家里的时候。忽然分做两行。再过了五十几步。那座郇保山再合了拢来。所以只有李忠的家里是保全的。

 

  二十四,实夫拜虎

 

  实夫归省。虎衔其衣。拜请毕养。竟得全归。

 

  【原文】

 

  明包实夫、事亲尽孝。明经力学。馆于太常里。岁暮归省。途遇一虎。衔其衣。入林中。释而蹲。实夫拜请曰。将啗我耶。命也。奚憾。吾有父母年七十余。能容我毕养。吾苟存。终还汝啗。虎卽舍去。后人名其地为拜虎冈。

 

  孝旣无灾不可辟。更无物不可格。不论禽兽鳞虫。草木花果。一切有情无情。均可由一片肫诚。有求必应。无感不通。物类至于虎。凶暴已甚。而历代孝子免于虎者。指不胜屈。于戏、奇矣。

 

  【白话解释】

 

  明朝时候。有个姓包名叫实夫的。服事他的父亲母亲。非常尽孝。并且明畅经书的道理。尽力在学问里头。后来在太常里的地方教书。到了年底下。包实夫回家去省视他的父亲母亲。半路上忽然碰着了一只老虎。衔住了他的衣服。竟把包实夫拖到树林里。老虎纔把他放下了。蹲着。包实夫就拜着老虎问道。你将要喫我麽。那是我的命运注定的。我有什麽恨呢。但是我还有父亲母亲。两箇人的年纪。都是已经七十多岁了。倘若你可以应许我终养了我的父母。那时候假使我还存在世上。那末我一定自己来送给你喫。你看可以不可以呢。那老虎听了包实夫、这一番说话。就舍了包实夫竟自去了。后人就把那箇地方。起了名字叫做拜虎冈。

 

  【绪余】

 

  夫孝、德之本也。说文、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孝经云。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小孝用力。中孝用劳。大孝不匮。试观乌鸟反哺。羔羊跪乳。禽兽尚知孝。可以人而反不如乎。

 

  

 

  一,皇英妇道

 

  皇英二嫔。舅姑顽嚚。恪尽妇道。佐夫事亲。

 

  【原文】

 

  唐尧二女。长娥皇。次女英。尧因四岳荐虞舜。乃妻以二女。以观其内。舜父顽、母嚚、弟象傲。二女事舜于畎亩之中。恪尽妇道。瞽瞍与象谋杀舜。使涂廪浚井。舜以告二女。二女虽知之。必曰往。及舜代尧居帝位。娥皇爲元妃。女英爲次妃。事瞽瞍犹若初焉。

 

  以帝女之尊。下嫁农民。其舅姑又爲顽嚚。且日欲杀其夫者。乃明知欲杀其夫。而仍劝夫往。奉命惟谨。传称其谦谦恭俭。思尽妇道。以帝女而兼爲帝妃。事瞽瞍犹若初焉。于戏、有虞二妃。万世之师矣。

 

  【白话解释】

 

  唐代尧皇帝有两箇女儿。大的名叫娥皇。次的名叫女英。当时尧皇帝因爲朝里的四岳官举荐虞舜。就把两箇女儿都嫁给他。来看看他的品行究竟怎麽样。舜的父亲和母亲。都不是善良的人。舜的弟弟名字就叫象。更是傲慢得很。他们姊妹两箇人。服侍舜。虽然在田野里。也是很尽妇道的。舜的父亲瞽瞍和象。想谋杀舜。叫舜去修米仓。穿深井。要趁势弄杀他。舜就去告知他们俩姊妹。他们虽然晓得瞽瞍和象的阴谋。可是仍旧叫舜去做。等到尧帝把皇帝位子让给舜。娥皇做了皇后。女英做了次妃。他们服侍瞽瞍。仍旧同从前一样的恭敬。

 

  二,缇萦上书

 

  淳于少女。名曰缇萦。上书赎父。悲泣陈情。

 

  【原文】

 

  汉淳于缇萦。齐人。太仓令意之少女也。意有五女、无子。会坐法当刑。诏逮系长安。临行。骂诸女曰。生女不生男。缓急非有益。缇萦闻而悲泣。随父至长安。上书、愿入身爲官婢。以赎父罪。俾得自新。文帝悯其孝。诏除肉刑。意遂获免。

 

  秦定叟谓人家父母。生女不喜。只爲缓急非有益五字。但生男未必有益。顾用情何如耳。若缇萦者。虽谓之有子可也。能存缇萦之心。则爲缇萦不难。卽不爲缇萦。亦相去不远矣。

 

  【白话解释】

 

  汉朝时候。有箇双姓淳于名叫缇萦的。是齐地方的人。就是做太仓县官淳于意的最小女儿。淳于意生了五箇女儿。没有儿子。有一次、淳于意犯了法。当受刑罚。皇帝把他解到长安地方去。淳于意临去的时候。骂着女儿们说。可惜我只生女儿。没有儿子。一到了缓急的时候。没有可以帮助我的呵。淳于缇萦听了这句话。很是难过。就一路跟了父亲同到长安。写张文书送上皇帝里去。情愿把自己的身子。给官家做奴婢。来赎父亲的罪。使他可以改过自新。皇帝很可怜、很悲哀他的孝顺。就下了圣旨。把那割鼻子割膝盖种种的刑罚都除掉了。于是淳于意也就免了罪。

 

  三,曹娥投江

 

  孝女曹娥。投江觅父。地以人扬。流芳千古。

 

  【原文】

 

  汉曹旴女娥。上虞人。旴爲巫。能弦歌。汉安二年。端阳日。迎潮神于舜江。逆涛而上。爲水所没。不得其尸。娥年十四。沿江号哭。昼夜不绝声。旬有七日。乃投衣祝水。视衣所沈处而自投焉。经五日、抱父尸出浮水面。官令葬之。立碑爲识。后世因名爲曹娥江。

 

  曹娥以十四龄之弱女子。沿江哭父。十有七日不绝声。投江五日。竟能负尸以出。不亦奇乎。吕坤谓其至诚所感。江神效灵。千古谈及。尚使人挥泪。江名曹娥。万古流芳矣。

 

  【白话解释】

 

  汉朝时候。有箇曹旴的女儿。名字就叫曹娥。是上虞地方的人。曹旴是做巫的。所以过着唱歌迎神的生活。在汉安二年五月初五那一天。他到舜江去迎接潮神。用一只小船冲了波浪上去。酒醉之后。一箇不小心。跌倒水里去了。并且尸首也找不到。那时候、曹娥方纔十四岁。就在江岸上哭来哭去。日夜不断哭声。这样的哭了十七天。就把衣裳抛到水里去。暗暗的祝告着。衣裳到那里沈下去的地方。自己也就跳了下去。过了五天。曹娥的尸首。抱了他父亲的尸首。浮到水面上来。县官就把他父女俩葬了。并且立了一箇石碑做纪念。所以后世就把这条江。叫做曹娥江。

 

  四,赵娥复讐

 

  赵娥隐刃。欲报父仇。历十余载。夙志方酬。

 

  【原文】

 

  汉赵君安女娥。酒泉人。父爲同县李寿所杀。娥兄弟三人。皆欲报仇。不幸俱死。寿窃喜。置酒自贺。娥闻而感愤。隐刃以候之。历十余年。遇于都亭。刺杀之。诣县自首。县长尹嘉义之。欲与俱亡。娥不肯。会赦、得免。郡表其闾。同郡庞子夏慕其名。娶爲妇。生子堉。仕晋。

 

  吕坤曰。十余年耻共戴天。娥也不亦孝乎。都亭能杀父讐。娥也不亦勇乎。旣杀愿甘受刑。娥也不亦公乎。此丈夫行而出于女身。今之人而古人心者也。可不敬乎。

 

  【白话解释】

 

  汉朝赵君安的女儿。就叫赵娥。是酒泉地方的人。他的父亲被同县的人。名叫李寿的杀掉了。赵娥有三箇兄弟都想替父亲报仇。可是都死了。李寿很高兴。备办酒席自己贺喜。以爲再没有报仇的人了。赵娥听到了很恨恨的。就藏了一把刺刀在身边等候他。过了十几年。在路亭里遇到了李寿。就把李寿刺死。自己到县衙里去告发。那箇县官姓尹名叫嘉。很看重他。想不办赵娥的罪名。要同他逃走。赵娥不肯。刚巧逢到了皇恩大赦的机会。赵娥竟得免了罪。官厅里就旌表他的门闾。来表示赵娥的孝行。同县的人庞子夏很羡慕他的名气。就娶了他去做妻子。生了一箇儿子。名叫庞堉。是在晋朝做官的。

 

  五,杨香搤虎

 

  晋有杨香。虎曳其父。向前搤之。得脱于虎。

 

  【原文】

 

  晋杨丰之女名香。年十四岁时。随其父刈稻于田间。偶遇一虎来噬其父。时香手无寸铁。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踊跃向前。搤持虎颈。虎大惊。弃丰而奔逸。父遂得免于害。太守孟肇闻之。上其事于朝廷。下诏以旌其门闾。

 

  吕坤谓惟义能勇。胆莫怯于女子。力莫弱于闺门之少年。猛憨多力。莫强于噬人之虎。香也乃能搤其颈而救父以生。向非孝念迫切, 。奋不顾身。以勇以力。岂能敌哉。然香之心。则从父俱死。亦无恨矣。

 

  【白话解释】

 

  晋朝时候有箇杨丰。他的女儿就叫杨香。当他在十四岁的时候。跟了他的父亲杨丰到田里去收割稻子。忽然碰着了一只老虎到来。把他的父亲啣了去。这时候、杨香手里没有一寸的铁器、可以打老虎的。但是杨香心里只晓得有父亲。不晓得有自己的身子。急急忙忙带跳带赶的跑上前去。把老虎的项颈搤住了。那只老虎吓得大大的惊慌。就把杨丰丢下了逃走。杨香纔得救了他父亲的性命。那地方的太守官姓孟名叫肇的。得知了这一回的事情。就上了一箇奏章到皇帝那儿。皇帝就下了一道圣旨。叫在杨香的门前旌表着他的孝顺行爲。

 

  六,木兰从军

 

  隋魏木兰。从军代父。一十二年。归来如故。

 

  【原文】

 

  隋魏木兰。亳城东魏村人。恭帝时。突厥扰边。朝廷募兵。其父当从征。老病不能行。弟幼弱。木兰乔妆代父从军。历十二年。经十八战。人终不知爲女子。后凯旋。恭帝嘉其功。除尚书郎。不受。归至家。释戎服。衣旧裳。赋戍边诗一篇以见志。后人多传诵之。

 

  吕坤谓世之君子。瓜李之地。不敢顾其衣冠。夫惟不可试。故不敢以自试。不自信。故不足以信人。若木兰者。人何尝有失身之议哉。三军之衆。十二年之久。人且不知其爲女也。又何从而议之耶。

 

  【白话解释】

 

  隋朝时候有一箇奇女子。姓魏名叫木兰的。是亳城地方东魏村里的人。在恭帝的时候。有箇突厥国里的一班人。来攻打边疆地方。朝廷里招募了兵丁去抵御他们。魏木兰的父亲、照例应当去当兵的。可是爲了年纪老了。又是生着病。不能够前去。魏木兰的弟弟年纪又太小。并且软弱得很。魏木兰就假装了男子模样。代替父亲去当兵。在外面过了十二箇年头。从中经过了十八次的战争。别人终究不晓得他是女子假装的。后来得胜回朝。恭帝因爲魏木兰有功劳。就叫他做尚书郎的官。魏木兰不受。回到家里。脱去军服。仍旧穿着从前的衣裳。又做了一首戍边诗。说着他经过的情形。这首诗、后人很多读他的。

 

  七,崔唐乳姑

 

  唐氏乳姑。姑不粒食。康强寿终。称妇贤德。

 

  【原文】

 

  唐崔山南曾祖母长孙夫人。年高无齿。祖母唐夫人每日栉洗。拜于阶下。升堂乳其姑。姑不粒食数年而康。一日疾病。长幼咸集。乃宣言无以报新妇恩。愿子孙妇如新妇孝敬。足矣。后博陵诸崔。历台阁藩镇者数十人。天下推爲仕族之冠。

 

  吕坤谓妇事姑。菽水时供。不失妇道。卽以孝称矣。日竭甘旨。极意承欢。姑不能食。亦付之无可奈何耳。乃夺子乳以乳姑。非真心至爱。出于自然。何能思及此哉。是故有孝亲之心。不患无事亲之法。

 

  【白话解释】

 

  唐朝有箇山南西道节度使。名叫崔琯。他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纪很大。嘴里的牙齿已经完全脱落了。崔山南的祖母唐夫人。每天先梳好了头。洗好了手。就到堂前拜见了婆婆。再上堂来给婆婆喫着自己的奶。所以长孙夫人虽然没有牙齿。不能够喫饭。可是好几年来。依旧是很康健的。有一天、忽然生起病来。于是家里老的小的。都走到他的房里面去。他就对大家说。恨我没有东西。可以报媳妇的恩。但愿子子孙孙的媳妇。箇箇像我媳妇一样的孝敬。那就好了。后来博陵地方姓崔的人。做尚书做州郡官的。有好几十箇人。论起天下做官的人家来。总要推尊崔家是首屈一指的。

 

  八,张李丐养

 

  唐张李氏。扶姑乞食。拒聘挥银。贞孝尽职。

 

  【原文】

 

  唐丐妇张李氏。有姿色。年三十余。扶瞽姑行丐。姑性躁而愎。动辄呪骂。有富翁乘闲以百金爲聘。妇正色曰。我愿随姑饿死。誓不再嫁。常有少年餽银及衣饰。欲诱之。妇斥骂。挥银物于地。姑病殁。妇竭力殓埋。遂削发爲尼。至八十八岁。端坐念佛而逝。

 

  乞丐、苦矣。以女子而乞丐、尤苦。以丐养姑、难矣。而丐养瞽姑、则尤难。瞽而躁且愎。动辄呪骂。诚至苦至难矣。以有色有才之妇。事且瞽且愎之姑。处至苦至难之境。卒能终养其姑。此最可钦可佩者也。

 

  【白话解释】

 

  唐朝有箇叫化婆。名叫张李氏。相貌很好。年纪三十多岁了。天天扶着他的瞎眼婆婆去讨饭。他的婆婆性子是很躁急。并且很刚愎的。动不动就要呪骂他。有箇富翁欢喜他。就趁这个当口、想用一百两银子去娶他来。张李氏正顔厉色的对富翁说。我情愿跟婆婆饿死。无论如何。是不肯再嫁人的。那时候、常常有些少年男子。用银子衣裳首饰送去引诱他。张李氏对他们骂了一番。把银子衣裳首饰。都掷到地上去。等到后来婆婆去世。他竭力把婆婆安葬好。就剃了头发。去做尼姑。一直活到了八十八岁纔死。死的时候。坐得很端正。口里又念着阿弥陀佛。神气很是安闲的。

 

  九,小娥杀贼

 

  谢氏小娥。诡服报仇。托佣盗窟。有勇有谋。

 

  【原文】

 

  唐谢小娥、幼有志操。许聘段居贞。父与居贞爲商。被盗申春申兰所杀。小娥饮恨密探。乔妆爲男。托佣申家。乘羣贼酣醉。兰卧庭前。春卧内室。小娥潜锁春于内。抽佩刀先断兰首。大呼捕贼。邻人擒春。诉之太守。得赃巨万。党与悉就戮。小娥削发爲尼。分文不取。

 

  吕坤曰。小娥之节孝无论。至其智勇。有伟丈夫所不及者。娥许聘未嫁。一柔脆女子耳。谁爲之谋。又何敢与他人谋。乃托身于危身之地。竟遂其难遂之心。何智深而勇沈耶。可谓之女留侯矣。

 

  【白话解释】

 

  唐朝有箇谢小娥。幼小的时候。就很有志气。许给段居贞做未婚妻。谢小娥的父亲、和段居贞一同出外去做生意。统统被强盗申春申兰杀了的。谢小娥痛恨极了。一方面又细细的探听。就假扮做男子。到申家去做奴仆。有一天、那几箇强盗都喫酒醉了。申兰躺在庭前。申春睡在内房里。谢小娥就暗暗地把申春锁在内房里。抽出佩刀来、先割下了申兰的头。一面又大声叫着捉强盗。四邻的人听得喊声。就都赶来。把申春捉住了。告到官里去。搜出了贼赃几万。又把申兰的同党统统杀掉。谢小娥就削去头发。去做尼姑。所有赃金。他是一箇钱也不要的。

 

  十,志女求鱼

 

  宋崔志女。母思鱼汤。破冰入水。孝比王祥。

 

  【原文】

 

  宋崔志女。禹城人。性孝。冬日、母病久。思食鱼。冰坚不可得。女欲效王祥故事。兄弟止之。女曰。兄等以吾女子。竟不能爲耶。遂焚书告天。同乳母至河畔。解衣。破冰入水。索枯草根。凡十日。得三鱼。归奉母。或问何不畏寒。女曰。志坚气果。不复知寒也。

 

  父母有儿。本欲爲养。女亦称子。岂可不知养乎。崔女能养。更能独任其难。观求鱼一事。不因兄弟见阻而不行。诚所谓志坚气果者也。世有身爲男儿。事亲之志。竟夺于妇人。特志不坚。气不果耳。

 

  【白话解释】

 

  宋朝崔志有箇女儿。是禹城地方的人。他的天性孝顺。在冬天的时候。他的母亲因爲生病已经长久。要想喫些鲜鱼。可是河里的水。都已结冰坚厚。一时买不到鱼。崔志的女儿、就想学王祥的故事。去扣冰求鱼。他的哥哥弟弟就阻止他。叫他不要这样。崔志的女儿说。哥哥们难道因爲我是箇女子。恐怕不能够做到吗。于是他就做了一张文书对天焚化。并且祷告了上天。就同乳母到了河边。脱去衣服。打破河冰。走入水中。摸索河底枯草的根。一共有十天工夫。得到了三尾鱼。回家来献给母亲喫。有人问他。你到水里去。难道不怕冷的吗。崔志的女儿说。因爲志向坚定。正气就充足。所以一点也不觉得冷了。

 

  十一,顾张待雷

 

  顾妻张氏。当遭雷击。一念孝心。神赦夙孽。

 

  【原文】

 

  宋顾德谦妻张氏。事姑孝。梦神示以前生污秽字纸。应遭雷殛。因病死不及。今生当于明日击死。氏心疑之。翌晨、雷声果巨。氏知定数难回。恐惊其姑。乃出门跪桑下待死。忽闻空中有神曰。此孝妇也。当延寿三十年。霎时雨收云散。乃归。

 

  雷殛三世。佛经言之详矣。张氏前世污秽字纸。罪有应得。今生孝事其姑。律尚难逃。乃以临死不忍惊姑之一念。得免罪而延寿。人亦何乐而不效之哉。

 

  【白话解释】

 

  宋朝有箇顾德谦。他的妻子张氏。平日很孝顺他的婆婆。有一天的晚上。张氏梦见神人对他讲。前世爲了污秽字纸。应当爲天雷打死。可是后来生病死了。来不及用天雷打死。所以把这箇处罚。改在今世。明天就是天雷来打的日子了。张氏醒来非常疑心。到了第二天的早晨。果然雷声很响。张氏晓得这是定数不可以挽回的。可是祇恐怕惊吓了他的婆婆。就跑出门外。跪在桑树下等死。忽然听得半空中有神人说。这是箇孝顺的媳妇。应当加寿三十年。一霎时就雨也住了。云也散了。张氏依然平平安安的回到家里。

 

  十二,詹女仁智

 

  宋詹氏女。计脱父兄。从贼数里。投水全贞。

 

  【原文】

 

  宋詹氏女。芜湖人。幼从父受经。尝手钞列女传。夜必熟诵数回而寝。年十七。淮寇破芜湖。执其父兄。将杀之。女泣拜曰。妾虽窭陋。愿相从。赎父兄命。贼允之。女挥手谓父兄曰。速行。无相念。我得侍将军、足矣。随贼行数里。过市东桥。跃入水中死。贼衆骇而去。

 

  吕坤谓死天下事易。成天下事难。故圣人贵德。尤贵有才之德。詹女委曲数言。忍死数里。而父兄俱脱于兵刃之下。向使骂贼不屈。阖门被害。岂不烈哉。而一无所济。智者惜之。若詹女。可爲处变法矣。

 

  【白话解释】

 

  宋朝时候。詹家里有箇女子。是芜湖地方的人。他从小就跟了父亲读着经书。曾经亲手抄写了列女传一部。在每天的晚上。一定熟读了好几次纔睡。到了十七岁的那一年。淮地方的强盗。攻破了芜湖城。把他的父亲和哥哥都捉住了。并且要杀死他们。詹家女子就对强盗们哭着拜着说。我虽然家里贫贱。又生得丑陋。可是我很情愿跟你们去。来赎父亲哥哥的命。强盗也就答应了。他就扬扬手对父亲哥哥说。快点去吧。不要记罣。我能够同将军一同去。那是很心满意足的了。于是跟强盗走了好几里路。走到市东桥上。就跳到水里去死了。许多强盗看了。也觉得大大的惊异。大大的感叹。

 

  十三,妙真祝寿

 

  元葛妙真。持斋守贞。终身养母。戒杀长生。

 

  【原文】

 

  元葛妙真、九岁。闻日者言。母年五十当死。妙真忧而祝天。愿持长斋。守贞不嫁。日诵大士经以延母寿。家中不进生物。以腌肉奉母。又以针黹所余。买物放生。劝亲邻少杀。勿溺女婴。见小儿捉弄禽鱼。必劝其父母戒之。邻里感化。救活生命无算。母年八十一而卒。

 

  吕坤谓葛妙真笃母女之情。废夫妇之道。可谓卓绝之行。纯一之心矣。然惟以放生而延母之生。始克有济。盖天地之大德曰生。故大德者必得其寿。人定胜天。孰谓命禀于有生之初哉。

 

  【白话解释】

 

  元朝有箇孝女。姓葛名叫妙真。九岁时候。听见算命先生说他的母亲。到五十岁就要死。葛妙真心里很是忧愁。就祝告天上的神明。情愿自己喫长素。不出嫁。并且天天念观音经。求延长母亲的寿命。家里面凡是活的食物。一概不拿进门的。只用腌肉去供养母亲。一方面又把做针线生活所多下来的钱。买了动物去放了生。劝亲戚邻舍少杀生命。勿可淹死女孩子。有时候、看见有小孩子捉鸟的。钓鱼的。葛妙真一定劝小孩子的爷娘警诫他。久而久之。亲戚邻居。都受了至诚的感化。所救活动物的性命。真不知多少。后来他的母亲。一直活到八十一岁。这不能不说是葛妙真的戒杀放生。至孝动天的效果。

 

  十四,赵妇感火

 

  赵妇姑老。鬻子买棺。邻火大泣。孝感平安。

 

  【原文】

 

  元赵孝妇。应城人。早寡。爲佣以奉姑。得美食。必持归。自啖粗粝。念姑老。一旦不讳。贫难得棺。乃鬻次子。买棺置于家。南邻失火。风烈。势将及。妇亟扶姑出避。而棺重不可移。大哭曰。吾卖儿得棺。谁能爲吾救之者。言未讫。风遽反。家遂不焚。

 

  赵孝妇早寡。家贫。佣织于人以养姑。已可称矣。而得美食。必持归以作甘旨。甚至鬻子买棺。以备不虞。其苦心何如也。一言而回风反火。孰谓回禄无知哉。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

 

  【白话解释】

 

  元朝有箇姓赵的孝顺媳妇。是应城地方的人。丈夫早已亡过了。家里很是穷苦。他就出去给人家帮工。赚些钱来养活婆婆。他遇着了好喫的东西。一定带回家来给婆婆喫。自己老是喫粗糙的饭。他又想到婆婆年纪老了。假使有箇不测。家里穷苦。又那里去买棺木呢。于是他就卖掉了第二箇儿子。把这箇钱来买一口棺木。放在家里。有一天。南邻一箇不小心。着了火。这时候、风又大得很。差不多就要延烧着赵家了。他就赶紧扶着他婆婆逃出。可是那口棺木太重了。移他不动。他就大哭着说。可怜我卖去了儿子。纔买得来的棺木。那一位帮着我擡出来呢。这句话还没有说完。忽然闲、天上的风转了方向。于是赵家纔得保全了。

 

  十五,储范织蓆

 

  范氏哭夫。不闻于姑。辄走山谷。织蓆茹荼。

 

  【原文】

 

  明靖难兵起。储福义不从叛。号哭不食死。妻范氏、事姑甚谨。每哭夫。辄走山谷中发声。不使姑闻。苦节行孝。邻里称之。家甚贫。至无以生存。一日、就礀边浣衣。见旁生蓆草。因取以织蓆。售而养姑。姑死。庐守墓旁。年八十余乃卒。蓆草遂不复生。

 

  夫死姑老家贫。其境至窘。其悲难言。哭夫不使姑闻。其心更苦。其事可怜。至取草织蓆以养姑。姑死复庐守墓旁。则其得蓆草也。享大年也。谓非天之报施不爽耶。

 

  【白话解释】

 

  明朝时候。燕王造反。有箇姓储名叫福的。不肯跟他一同造反。于是痛哭着不喫东西。这样的尽忠死了。他的老婆姓范。很孝顺婆婆。他哭丈夫的时候。每每独自跑到山谷里去放声大哭。因爲恐怕婆婆听见了心里难过。他的守节尽孝的行爲。邻舍箇箇称赞他不错。家里非常穷苦。差不多连生活费也不能够维持。有一天、他到溪水边去洗衣。看见溪旁边有蓆草生着。就把他采下来。织成了蓆子。卖给别人。把卖蓆子的钱来养活婆婆。后来婆婆死了。他就在坟旁边守墓。年纪一直活到了八十几岁纔死。自从他死了以后。那溪边的蓆草。也不再生出来了。

 

  十六,王陈剖肝

 

  明王陈氏。剖肝疗姑。奇孝大寿。殁上天衢。

 

  【原文】

 

  明王宗洛妻陈氏。夫客于外。姑老病笃。妇日夜焚香告天。愿减己寿以益姑年。医言惟龙肝可救。妇乃祷竈前。割己肝代之。姑食而愈。周抚旌其门曰。奇孝格天。后妇寿百有八岁。五世同堂。一日、召集家人曰。我将升天堂。金童玉女来迎矣。言讫而逝。

 

  割己肝以代龙肝。一念迫切之情。足以动天地。感神明。然而圣贤未尝爲者何。道不出于中庸。在人子自尽则可。以之示训。则不可也。若陈氏者。其孝诚莫及矣。故录之。以媿世之轻视舅姑者。

 

  【白话解释】

 

  明朝时候。王宗洛的妻子姓陈。王宗洛在外面作客。陈氏的婆婆年纪老了。幷且有病。很是厉害。陈氏就日夜烧香祝告上天。但愿减了自己的寿数。去增加婆婆的寿年。有箇医生说。只有龙肝可以治好他婆婆的病。于是陈氏就在竈君面前祷告。竟把自己的肝割出一片来。代替龙肝。果然他的婆婆喫了。毛病居然好了。有箇姓周的抚台。就在他的门前旌表起来。说他奇孝动天。后来陈氏活到一百零八岁。家里头五代同堂。有一天。他叫齐了家里的人来。对他们说。我将要到天堂里去了。金童玉女已经来迎接我了。说完了话、就死去了。

 

  十七,赵王辟疫

 

  赵媳王氏。被谮逐回。姑病遽返。辟疫消灾。

 

  【原文】

 

  明赵媳王氏。其翁与夫皆客外。姑周氏听小姑言。辄虐之。氏顺受无怨。邻妇力劝。姑疑媳所爲。逐回母家。适逢大疫。姑与小姑均病危。亲戚不敢过问。氏闻之。急归。跪竈前割股。煎汤以进。闻鬼语曰。孝媳头上有红光一丈。诸神拥护。速去速去。言讫寂然。姑病遂愈。

 

  疫之传染力甚速。亦可辟乎。乃王氏以被出之妇。而其心仍祇知有姑。不遑顾疫。固请于父母。毅然归侍。其浩然之正气。自足以辟除百邪。宜乎诸神拥护。羣鬼尽散也。

 

  【白话解释】

 

  明朝有家姓赵的人家。媳妇姓王。他的公公和丈夫都出外了。婆婆周氏听了小姑的谗言。每每虐待他。可是王氏一切顺受。没有一句怨言。恰巧有箇女邻舍来给他的婆婆解劝解劝。婆婆疑心是媳妇去叫她来的。就把媳妇逐到他娘家去。那里晓得恰巧瘟疫流行得很大。婆婆和小姑。都染着了很危险的病症。亲戚们都怕传染。不敢到赵家去问讯。王氏得知婆婆小姑有了病。连忙赶回来。在竈前跪着。割下了股肉。煎了汤给病人喫。忽然闲听见鬼说。孝顺媳妇头上有一丈高的红光。有诸位神明保护。我们快走快走。以后就一点声息也没有了。于是他婆婆的病。也就好了起来。

 

  十八,王周典衣

 

  明王周氏。姑病绝粮。典衣医治。天赐金藏。

 

  【原文】

 

  明王槐庭妻周氏。事姑尽孝。遇岁荒。纺绩无利。借贷无门。粮罄姑病。衣饰已典尽。周乃脱身上青衫。嘱夫典钱。延医购药。不顾己身冻饿。姑寻愈。后忽于菜园中锄地。得窖银巨万。子三。一登科。二入泮。享寿九十五。无疾而终。

 

  时值岁荒。纺绩无利。借贷无门。姑病典罄。医药维艰。危之至矣。周氏乃脱身上青衫以典钱。祇知有姑。不知有己。其心爲何如乎。姑病得愈。富贵齐来。冥冥中报施不爽。盍共勉旃。

 

  【白话解释】

 

  明朝时候。王槐庭的妻子周氏。很孝顺他的婆婆。有一年。年成非常的荒歉。纺织呢没有钱可赚。借债呢又没有地方可借。家里的米粮已经完了。婆婆又生着病。衣裳首饰。也已经当完了。没有法子。周氏就脱下了身上穿着的青衫。叫丈夫到典当里去当了钱来。给婆婆请医买药。自己身上的寒冷。肚里的饥饿。也就不去管他了。过了一回。婆婆的病好了。后来周氏在菜园子里锄地。忽然发现了几万两银子的藏银。于是就把他运了出来。从此家里就很富足了。周氏生了三箇儿子。一箇是中了翰林的。两箇是中了秀才的。周氏自己活到了九十五岁。死的时候。好好地并没有一点毛病。

 

  十九,兰姐善谏

 

  兰姐阿家。常骂祖姑。童媳跪谏。好作规模。

 

  【原文】

 

  明童养媳兰姐。年十二。见其姑常与祖姑口角。辄骂老而不死爲厌物。兰姐乃于夜静。泣跪姑前曰。姑与祖姑口角。示人榜样。日后姑老。人亦视爲厌物。奈何。人孰不老。修短有数。媳愿姑亦如祖姑之寿也。姑感悟而孝。兰姐后生五子。两登科甲。

 

  兰姐、一十二龄之童养媳耳。乃能深明大义。谏姑于夜静。不使人知。且垂涕泣而道之。使其姑竟能自反。顿改前行。可谓善谏矣。人能学兰姐之善谏。则天下无不可化之姑。而谓姑恶云乎哉。

 

  【白话解释】

 

  明朝有箇养媳妇。名叫兰姐。十二岁的时候。看见婆婆和太婆相骂。婆婆骂太婆是老而不死的讨厌东西。兰姐就在那一天夜深的时候。流着眼泪。跪在婆婆的跟前说道。婆婆和太婆相骂。是给后人的一箇榜样。假使将来婆婆年老的时候。也有人把婆婆当讨厌的东西看。那末婆婆又觉得怎样呢。箇箇人都有年老的时候。寿长寿短。是有天命的。媳妇但愿婆婆像太婆一样的享着长寿纔好。他的婆婆听了这一番话之后。就大大的感动。大大的觉悟。很孝顺自己的婆婆了。后来兰姐生了五箇儿子。有两箇儿子是中进士的。

 

  二十,夏王糟糠

 

  明夏王氏。纺织度荒。奉姑甘旨。自食糟糠。

 

  【原文】

 

  明夏诚明妻王氏。无锡农家妇也。家贫岁荒。夫出外。氏日夜纺织。力备肴饍奉翁姑。自以糟糠和野菜充饥。其姑偶入厨下。见而垂泪。后氏享寿八十余。无疾而逝。家人梦寐中。恍见有旌幢鼓乐迎孝妇去。同里贡生某。每过氏门。必于门外三揖以致敬焉。

 

  勤纺织以易钱。奉翁姑以肴饍。而自奉仅爲糟糠野菜。以一身而兼尽子妇两职。宜其多寿而升仙也。同邑某贡生、过门三揖。亦使人知尽孝者爲人敬重。则不孝者当自愧而知改耳。

 

  【白话解释】

 

  明朝夏诚明的妻子王氏。是无锡地方种田人家的女子。家里很穷苦。又遇着了荒年。偏偏丈夫出门去了。王氏日夜很努力的纺着纱。织着布。竭力办了好的饭菜。给公公婆婆喫。自己就喫了米糠和野菜来点点饥。有一天、他的婆婆偶然走到厨房里来。看见王氏正在喫着野菜米糠。不禁眼泪出来了。后来王氏享寿到八十多岁。去世的时候。好好的并不觉得有病。家里的人。在梦里恍恍惚惚看见有打着旗、奏着乐的人。来迎接了孝妇去的。同里有箇某贡生。每逢走过王氏门口的时候。必定在他的门外作着三箇揖。表示着恭敬的意思。

 

  二十一,陆女悟父

 

  陆女谏父。勿打飞禽。改业得子。祖氏欢心。

 

  【原文】

 

  明陆氏女、父常打鸟。弟三岁患痘。坚黑如弹子。号痛而死。时女年十六。跪父前泣曰。父杀孼已多。致弟死。再不悛。恐绝嗣矣。父悟。悉焚凶具。幷戒杀放生惜字。女以父母无子。誓不出嫁以养亲。越九年。父梦祖抱婴儿来曰。若非孙女感格。几绝我宗矣。后果生一子。

 

  人必有业。陆父以铁铳粘竿弹弓打鸟爲业。是执业适以造业也。其子痘坚黑如铁弹子。冥冥中已示之矣。而陆女泣告。感悟其父。更能誓不出嫁以代子职。孝哉女也。

 

  【白话解释】

 

  明朝有箇姓陆的女子。他的父亲常常去打。他有一箇弟弟三岁了。出痘子的时候。满身一颗颗墨墨黑的好像鎗弹子一样。这样喊痛了几天死了。那时候、这箇姓陆的女子、已经十六岁了。他跪在父亲的前面。哭着说。父亲时常打鸟。杀孼很多。弟弟因此死了。倘然父亲再不懊悔改过。恐怕将来再不会有接续后代香烟的儿子了。他的父亲听了这一番话。大大悔悟。把所有打的器具。都烧掉了。并且一方面戒杀放生。敬惜字纸。来赎从前的罪过。他又因爲爷娘没有儿子。所以立愿不出嫁。终身侍奉双亲。过了九年。他的父亲做梦。看见祖父抱了一箇小孩子来。说、假使不是孙女儿一番话的感动。几几乎我们家里的香烟断绝了。后来果然生了一个儿子。

 

  二十二,秀贞谏母

 

  明杨秀贞。劝勿溺女。救妹添弟。梦祖告语。

 

  【原文】

 

  明杨秀贞之母。生三女。无子。又生女。愤极。溺之。秀贞年十三。急抱起跪禀曰。母望子而杀女。愈不得子。如虑赔嫁。则以嫁儿者嫁此妹、可也。祖母骂、其不知世事。秀贞又跪禀曰。祖母朝朝念佛。今见死不救。念佛何用。祖母亦感悟。遂留养。越二年。果生一子。

 

  按秀贞之母生子时。其父梦其祖告之曰。第四女若不留养。则此儿断不能生云云。是知秀贞跪禀之言。皆由一片肫诚。油然天性。故得以延杨氏之脉。孝之所感大矣哉。

 

  【白话解释】

 

  明朝杨秀贞的母亲。连生了三箇女儿。没有儿子。第四次又生了一箇女儿。恨极了。就把新生的女儿。投在水里。这时候、杨秀贞的年纪。刚纔十三岁。就急急忙忙把他抱了起来。跪着母亲面前说道。母亲想生儿子。竟弄杀女儿。那是越加不能够生得儿子了。假如母亲因爲忧愁着赔嫁费钱。那末就把将来嫁我的。嫁了这箇妹妹就好了。杨秀贞的祖母听了。就骂他不懂世务。杨秀贞又跪着禀告祖母说。祖母天天念着阿弥陀佛。现在见死不救。那末念的佛又有什麽用处呢。祖母也就被他感动觉悟了。于是纔留养第四箇女儿。过了两年。杨秀贞的母亲。果然生了一箇儿子。

 

  二十三,吴冯感化

 

  吴妇冯氏。继姑虐之。顺受化娣。姑悟而慈。

 

  【原文】

 

  明吴子桂妻冯氏。家贫。勤力奉养。继姑张氏常辱詈。顺受无怨。邻妇相约劝其姑。冯止之曰。姑之詈我。由我不能适姑意。若来劝。则彰姑之过。罪莫大焉。子桂二弟。各娶妇。姑亦虐之。二媳欲自缢。冯委曲劝止。相率执妇道有加。姑渐悔悟。二媳感冯再生恩。事如母。

 

  引咎自责。男子所难。何论女子。冯氏本身作则。化其二娣。并化及继姑。夫虞舜大孝。卽是怨慕二字。孰意三千余年后。尚有冯氏其人。向使读书闻道。何难媲美古圣耶。

 

  【白话解释】

 

  明朝吴子桂的妻子冯氏。家里很穷苦。他非常勤俭地奉养尊亲。他的晚婆张氏。常常要辱骂她。可是冯氏依然很和气地听受骂声。一点没有怨恨。四邻妇女。有要约伴来劝解他的婆婆。冯氏把他们阻止了。并且说。婆婆的所以骂我。是因爲我不能够顺婆婆的意思。现在你们倘若来劝解。那是表示婆婆的错处。那未免要犯了不孝的大罪名了。吴子桂有两箇弟弟。已经都娶过亲了。他的婆婆也很虐待他们。那两箇媳妇、就生了上吊寻死的念头。冯氏委婉曲折的劝解了一番。纔把他们寻死的念头打消。并且受了冯氏的感化。也格外谨守妇道。那位婆婆因此也渐渐悔悟了。那两箇媳妇。爲了冯氏有再生的恩德。就把他当作母亲一样的看待。

 

  二十四,吴孙劝夫

 

  明吴孙氏。分析劝夫。让多取少。曲顺翁姑。

 

  【原文】

 

  明吴子恬继母唐氏。爱己子而虐子恬。子恬不能耐。妻孙氏、辄劝阻之。父没。唐私藏千金。析産爲三。取膏腴田。留作膳养、分给己子。以荒田与子恬。子恬欲分金。孙又极力劝阻。不十年。弟以赌败业。幷膳田卖尽。孙劝夫迎养继母。爲弟戒赌。仍与合爨。弟悔而爲善。

 

  夫不耐虐。孙劝之。夫欲分金。孙劝之。夫弟以赌败业。继姑不能生存。孙又劝夫迎养。爲弟戒赌。仍与合爨。如此感化。傲弟能不悔过爲善乎。而孙氏后生三子。皆登科甲。人其各尽曲顺之心也可矣。

 

  【白话解释】

 

  明朝时候。有箇姓吴名子恬的人。他的后母唐氏欢喜自己生的儿子。虐待子恬。吴子恬忍不住了。他的妻子孙氏。常常劝阻他。吴子恬的父亲去世了。唐氏私自瞒下了千两银子。把産业分做三份。拿良田一份留下自己养老。一份分给自己的儿子。把一份荒田分给子恬。吴子恬要分唐氏私自瞒下的银子。孙氏又竭力劝阻他。不到十年。吴子恬的弟弟喜欢赌博。所有田産都卖光了。连老娘亲的养老田。也统统卖干净。孙氏劝导丈夫去迎接后母到家里奉养。又爲弟弟戒赌。大家仍旧合着吃饭。于是吴子恬的弟弟。也因此改过。重新做善良的人。

 

  【绪余】

 

  孝者。所以事亲也。人子之身。父母之分身也。不孝父母。则此身之根本已失。有身如无身矣。父母之身。祖宗之分身也。孝父母、卽孝其祖宗矣。而女子之孝。则尤有进。在家则孝其父母。出嫁须孝其舅姑。盖以夫者。舅姑之分身也。人每爱其夫。而以舅姑谓无生身之恩。恝然置之。抑思舅姑之育夫。犹之父母之育己也。夫妇一体。而谓可忽乎哉。女子以节孝爲主。万善百行。惟孝爲尊。故八德以孝先焉。其各勉之。

 

   

 

  一,文王问安

 

  文王事父。一日三朝。问安侍膳。甘脂丰饶。

 

  【原文】

 

  周文王姓姬名昌。为世子时。朝其父王季。日三。鸡初鸣而衣服。至寝门外问安。内竖曰安。文王乃喜。及日中。又至。亦如之。及暮。又至。亦如之。其有不安。文王色忧。行不能正履。王季复膳。遂复初。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食下。问所膳。命膳宰曰。末有原。应曰诺。然后退。

 

  周祚之长。历朝莫及。姬姓之后。百世其昌。皆文王孝德启之也。然文王所行。祇是温凊定省之常。人人当尽。亦人人所能尽者。所以为庸行也。人莫不有父母。亦孰不愿克昌厥后。曷不效法我先王。

 

  【白话解释】

 

  周朝的文王。姓姬名叫昌。当他做世子的时候。每天去朝见他的父亲王季三次。在早晨鸡啼的时候。就穿好了礼服。到了父亲的寝门外面去问安。宫里的小官说好的。文王听了面上纔有喜色。到了正午时候。再去问安。依然照了早晨时候的问答。到了晚上。也是这样的做。有时候、王季偶然身体有点不舒服。文王的脸上、就充满了忧愁的神气。连走路都也走不端正了。等到王季饮食复元了。他纔恢复了原状。当饭菜献进去的时候。文王一定亲自去视察菜的太冷了、或太热了。等到王季喫完了饭。把饭菜端了下来。文王就问喫的怎样。并对管理菜蔬的人说。不要把原有的饭菜再献了上去。那箇人诺诺应着。于是文王纔敢退了出来。

 

  二,武王继述

 

  武王继志。不敢有加。冠带养疾。达孝无涯。

 

  【原文】

 

  周武王姓姬名发。文王昌之次子也。文王圣孝。武王帅而行之。不敢有加焉。文王有疾。武王不说冠带而养。文王一饭。亦一饭。文王再饭。亦再饭。旬有二日。乃闲。后卽位。伐商有天下。与弟周公旦继志述事。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孔子称之为达孝。

 

  李文耕谓文王事纣。而武王伐商。似非继述矣。然武王卽位十三年。恪守臣职。固文王服事之志也。至于纣恶不悛。天人交迫。不得已除暴安良。救民水火。道理到至极处。可以仰质文王在天之灵矣。

 

  【白话解释】

 

  周朝的武王。姓姬名叫发。就是文王名昌的第二箇儿子。文王是箇大圣人。又非常孝顺。武王就跟了他父亲的行为做着。很小心地不敢踰越了一些儿。有一回、文王有了疾病。武王就服侍父亲。镇天在父亲的身边。连衣帽也不敢脱去。文王喫一碗饭。他纔肯喫一碗饭。文王添喫一碗饭。他也再喫一碗。这样的有十二天。文王病好了他纔放了心。后来文王死了。武王代了父亲。做了诸侯。这时候、商朝的纣王非常暴虐。天下的百姓。箇箇都怨着他。于是武王就去讨伐纣王。得了天下。同了弟弟封周公名旦的。继续了父亲的志愿。传述先人的事业。他们服事死了的人。像服事活着的人一样的诚敬。服事亡故的人。像服事生存的人一样的有礼。后来孔夫子很称赞他。说、武王的孝顺行为。是合天下的人都说孝顺的。所以叫做达孝。

 

  三,考叔舍肉

 

  考叔舍肉。讽悟庄公。隧泉见母。其乐融融。

 

  【原文】

 

  周郑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庄公初誓黄泉见母。后悔之。乃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君无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遂为母子如初。

 

  王应照谓惟天下孝子。为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庄公固有悔心矣。考叔闻而有献。盖逆知公之必赐食。食而舍肉必问。问而后可以一言悟之。遂为母子如初。考叔可谓移孝作忠矣。

 

  【白话解释】

 

  周朝时候。郑国有箇颍考叔。是在颍谷地方做守边的官。他得知了郑庄公起初为了弟弟的事。对母亲立了不到黄泉不再见面的咒。后来又有点懊悔了。他就借了献进物品的机会。到了庄公的那儿。庄公叫他喫饭。他喫饭的时候。留着所赐的肉不喫。庄公觉得很奇怪。就问他道。你为什麽留这些肉呢。颍考叔道。小人有箇母亲。凡是小人自己家里献进去的东西。母亲是都喫过的了。可是没有喫过君上所赐的肉。所以我留着不喫。预备等忽儿拿回家去。送给母亲喫。庄公听了颍考叔有这样的孝顺。不禁心中有所感触。就说道。你有母亲可以送给他东西喫。怎麽我没有母亲呢。颍考叔说。这箇是没有关系的。君上祇要在地下掘下去有了泉水就好。母子两人在地道里面相见。那一箇人再敢道箇不字呢。庄公就依了他的话做去。于是他们母子两箇。依旧和从前一样的相处了。

 

  四,伯俞泣杖

 

  伯俞母杖。常悦受之。不痛大泣。知母力衰。

 

  【原文】

 

  汉韩伯俞、梁人。性至孝。母教素严。每有小过。辄杖之。伯俞跪受无怨。一日、复杖。伯俞大泣。母讶问曰。往者杖汝。常悦受之。未尝或泣。今日杖汝。何独泣乎。伯俞曰。往者儿得罪。笞尝痛。知母康健。今母之力。不能使痛。知母力已衰。恐来日无多。是以悲泣耳。

 

  李文耕曰。人子之身。父母所育之使日强者也。父母之力。人子所累之使日弱者也。况驹隙之景频催。风烛之膏易殒。天伦聚乐。有能至百年外者乎。韩公母力不能使痛一言。真伤心语。不堪读也。

 

  【白话解释】

 

  汉朝的韩伯俞。是河南地方的人。生性非常孝顺。他母亲的家教很严厉。韩伯俞偶然有了小小的过失。他的母亲就要用拐杖打他。韩伯俞总是跪下了。受了母亲的打。一些儿也没有怨言。有一天。他的母亲又拿了拐杖打着儿子。韩伯俞忽然大哭起来。他的母亲觉得很奇怪。问他道。从前打你的时候。你老是和颜悦色地受了。没有一次流着眼泪的。今天打你。为什麽哭了起来呢。韩伯俞说。从前儿子有了过失的事。母亲打我的时候。是觉得很痛的。晓得母亲的身体很康健。今天打我的时候。母亲的力量。就不能使我觉得痛了。晓得母亲的精力已衰。恐怕后来的日子不多。所以不觉得悲伤着哭起来了。

 

  五,赵咨迎盗

 

  赵咨迎盗。惟恐母惊。羣贼慙叹。不敢横行。

 

  【原文】

 

  汉赵咨仕至炖煌太守。以病免。还。躬率子孙。耕农为养。盗尝夜劫之。咨恐母惊。乃先至门迎请。设食。曰、老母年八十。疾病。须养。乞少置衣粮。妻子物余。一无所请。盗皆慙叹。跪而辞曰。所犯无状。干暴贤者。言毕奔去。咨追以物与之。不及。由是益知名。后拜东海相。

 

  许止净谓赵咨自孝其亲。何与人事。乃能感化盗贼。甚至叩首愧悔。虽与之而不取。此中感应。非大有不可思议者乎。盖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能尽己之性。卽能尽人之性。能尽人性。自能转恶为善矣。

 

  【白话解释】

 

  汉朝时候有箇赵咨。在炖煌地方做太守官。后来因为有病。就免了官。回到家里。亲自带领子孙们。耕种田地。奉养母亲。有一夜、有许多强盗到他家里来打劫。赵咨得知了。恐怕母亲受了惊慌。于是自己先到了门口。去迎接强盗。又陈设了饭菜请强盗喫。并且对他们说。我有一箇年老的母亲。年纪已经八十多岁了。又生着疾病。是要供养的。请求你们稍留下了一些儿衣服和粮食。使我可以供养我的母亲就好了。至于妻子的物件。和另外的物件。一点也不敢请求留下的。强盗们听了他的话。非常叹服他的孝顺。又觉得自己的慙愧。大家都跪下了。辞谢着说。我们太不成样子了。干犯了府上。侵害了你这位贤人君子。说完了话。一齐飞也似的去了。赵咨追上去。把物件送给他们。已经来不及了。经过了这件事情以后。赵咨的名声愈加大了。后来做了东海相的官。

 

  六,茅容杀鸡

 

  茅容避雨。树下弥恭。杀鸡供母。不饷林宗。

 

  【原文】

 

  汉茅容年四十余。耕于野。避雨树下。众皆夷踞。容独危坐益恭。郭林宗见而异之。因请寓宿。旦日。容杀鸡为馔。林宗意谓为己设。旣而供母。自以草蔬与客同饭。林宗起。拜之曰。卿贤乎哉。林宗犹减三牲之膳。以供宾旅。而卿如此。乃我友也。因劝就学。卒以成德。

 

  王应照谓孝经云。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孝子见得父母至尊无对。客虽显者。究有亲疏之别。故以鸡供母。自以草蔬与客共饭。林宗安能不叹服哉。

 

  【白话解释】

 

  汉朝的茅容。年纪已经四十多岁了。有一天。在郊野里耕田。忽然天下雨了。于是种田的人。都到树底下去避雨。一班人都是伸手伸脚、随随便便地坐着。只有茅容独自端端正正地坐着。格外恭敬。这时候。给郭林宗看见了。觉得很奇怪。就请求到茅容家里去过夜。以便暗中观察他一切的举动。到了第二天。茅容杀了一只鸡、煮了做饭菜。郭林宗见了。以为是请自己喫的。那里晓得他把鸡给了母亲喫。自己和客人一同喫着蔬菜。郭林宗看了他这样孝顺的行为。非常佩服。就起身向他拜着说。你的品行。真贤明得很。我林宗尚且减少了养亲的丰盛膳菜。去供给往来的宾客。现在你能够这样。真是我的朋友了。于是就劝他读书。后来茅容终于成就了一箇有道德的人。

 

  七,李密陈情

 

  李密上表。乌鸟私情。愿乞终养。帝嘉其诚。

 

  【原文】

 

  晋李密父早亡。母更适人。鞠于祖母刘氏。武帝征为太子洗马。诏书屡下。密上表曰。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臣今年四十四。祖母今年九十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祖母之日短也。帝嘉其诚。赐奴婢二人。并使郡县供其祖母常膳。

 

  王应照谓见养祖母。恩德尤深。今也龙锺老病。可报万一者。正在此时。若不顾祖母之养。而贪爵位之荣。虽勋高竹帛。终是天下罪人。此陈情表之所以上也。其言母孙二人更相为命。令人不忍卒读。

 

  【白话解释】

 

  晋朝时候。有箇李密。他的父亲早已死了。母亲嫁了人家。他是在祖母刘氏那里抚养长大的。武帝召他去做太子洗马官。但是皇上叫他去做官的诏书。下来了有好几次。李密终于不肯去做官。就上了一封表章。到皇帝那儿。说、假若我当初没有祖母。就不能到了今天。祖母现在没有我。也不能过着老年的光阴。我今年四十四岁了。祖母今年九十六岁了。这样看来。我替皇上尽力的日子正多。可是报答祖母恩德的日子。是很少的了。武帝看了表章以后。很称赞他的诚实。就给他两箇奴婢。帮他做事。一方面又发命令。叫府县衙门里。常常供给他祖母的赡养费。

 

  八,赵志闻声

 

  赵志年少。莫报劬劳。闻父叱犊。涕泪滔滔。

 

  【原文】

 

  晋赵志早起读书。闻父叱犊声。废书而泣。师问之。答曰。顷闻叱犊而过者。吾父也。自恨年少。不能卽致贵显。使老父不免穷苦。是以悲耳。师叹曰。此念孝思。小子当有造也。由是用心教之。免其脩金。及长。郡县辟举。出仕东辽。有政声。

 

  人子贵显。皆由父母积累。而每不能使吾亲眼见成立。最是人子痛处。乃赵志则深痛年少不能卽致贵显。使老父不免穷苦。一闻叱犊之声。竟致废书而泣。于以见古人之不可及。总是一段真处。

 

  【白话解释】

 

  晋朝有箇小孩子。姓赵名志。有一天的早晨。他正在读书的时候。听到了他的父亲赶喝小牛的声音。他就丢了书哭了。先生见了。问他为了什麽缘故哭的。他回答说。刚纔赶喝着小牛走过书房门口的。就是我的父亲。我自己恨着年纪太小。不能够立刻就发达起来。还要我年老的父亲。免不了过着贫穷的日子。做着辛苦的工作。所以悲伤的呵。先生听了他的一番话。就叹息着说。他年纪虽小。就有了这样孝顺的念头。将来这箇小孩子。一定是有成就的。从此以后。先生就格外用心去教他。并且不要他的脩金。后来赵志长大了。府县衙门里把他选举了上去。在东辽地方做官。有很好的名声。

 

  九,范乔哭砚

 

  范乔五岁。捧砚悲酸。以薪遗盗。何愧承欢。

 

  【原文】

 

  晋范乔二岁时。其祖馨临终。抚之曰。所恨者、不得见汝成人耳。因以所用之砚与之。至五岁。祖母以告乔。乔捧砚涕泣不已。父粲得狂疾。乔与弟屏弃一切。专心侍奉。足不出乡。累征不赴。腊夕。人盗砍其树。乔佯不闻。其人愧而归之。乔曰。取薪以供亲煖。何愧为。

 

  以五岁之童儿。而告以祖父弥留一语。謦欬如闻。一砚手泽之存。涕泣不已。洵可谓永思克孝矣。无怪乎侍奉父疾。始终弗离。且推及其孝于盗薪者。余在母腹。而祖先丧。每读此传。不觉泪涔涔下也。

 

  【白话解释】

 

  晋朝时候。有箇范乔。当他两岁的时候。他的祖父叫范馨的就死了。祖父快要死的时候。把孙儿抚摩着说。我心里所恨的。祇是不能够看见你到成人长大。于是就把日常所用的砚池给了孙儿。到了范乔五岁的时候。他的祖母把这番情形。一一讲给他听。范乔听了。就捧了那箇砚池哭箇不住。他的父亲就叫范粲。染了神经病。时常发狂。范乔同了他的弟弟。放弃了一切的事务。专心一志的去侍奉父亲。他的足迹从不走出乡村。朝廷里屡次来召他做官。也不肯去。有一年的大年夜。有人偷他的树去做柴。这时候。范乔正在那儿。可是假装着不看见。那箇偷树的人。自己也觉得惭愧。于是就把柴拿来还他。范乔说。你拿了一些树儿去做柴。叫你的爷娘烘煖欢喜。这又有什麽惭愧呢。竟叫他拿了柴去。

 

  十,刘殷祝堇

 

  刘殷九岁。哭泽堇生。孝其祖母。赐粟扬名。

 

  【原文】

 

  晋刘殷、字长盛。七岁丧父。哀毁尽礼。祖母王氏。盛冬思堇而不言。食不饱者一旬矣。殷怪而问之。王言其故。殷时年九岁。乃于泽中恸哭。声不绝者半日。堇忽生焉。食而不减。至时堇生乃尽。后梦西篱下有粟。寤而掘之。铭曰。七年粟百石。赐孝子刘殷。殷后生七子。

 

  孟宗少丧父。其母冬月思笋。哭竹而笋生。刘殷亦幼丧父。其祖母冬月思堇。哭泽而堇生。殷仅九岁耳。且其祖母思堇不言。仅于不饱食一旬而窥其意。尚未若孟母之病笃也。非养志者而能如是乎。

 

  【白话解释】

 

  晋朝有箇姓刘名殷的人。表字叫长盛。七岁的时候就死了父亲。刘殷年纪虽然小。可是很悲伤、很尽礼的。他的祖母王氏。在一箇很寒冷的时候。心里想喫堇菜。口里不好说出。所以在喫饭的时候。饭常常没有喫饱。这样的已经有十天了。刘殷觉得很奇怪。就去问祖母。王氏就把想喫堇菜的缘故。对孙儿说了。这时候、刘殷的年纪纔九岁。可是在冬天。买不到堇菜。于是刘殷就到了水田里哭着。这样不绝声的哭了半天。忽然那地方就有堇菜生着了。尽他天天采了去喫。也并不觉得减少。一直到了生堇菜的时节到了。那箇地方的堇菜纔完了。后来他做了一箇梦。有人对他说。西边篱笆下面有谷。醒了以后。就到那地方去掘。果然掘得谷有十五锺。上面有字写着七年粟百石。赐孝子刘殷。果然喫了七年纔完。后来刘殷一共生了七箇儿子。

 

  十一,王延色养

 

  王延叩冰。得鱼不费。体无全衣。亲极滋味。

 

  【原文】

 

  晋王延、字延元。九岁丧母。泣血三年。每至忌辰。悲啼一旬。继母不慈。以蒲穰败麻与延贮衣。其姑问之。延知而不言。事母色养。夏则扇枕席。冬则以身温被。母盛冬思鱼。延缘汾水叩冰而哭。忽有巨鱼跃出。身长五尺。取以供母。积日不尽。于是母悟。抚延如己生。

 

  天下无不是之父母。亦无不底豫允若之父母。其有不然。皆人子之奉顺无状耳。如王延者。谓之闵子后身可。谓之黄香再世可。卽谓之王祥姜诗重生。亦无不可。问其年龄。泣血时仅九岁耳。

 

  【白话解释】

 

  晋朝有箇王延。表字叫延元。九岁时候就没有了母亲。他独自暗暗地没有声音的哭了三年。每每逢着了母亲的忌辰。就要悲哭十多天。他的后母待他很厉害。冬天时候。不给他棉衣穿。用了蒲茎和碎麻放在衣裳里面。给王延穿着。他的祖母就去问他。王延虽然晓得、也不肯对祖母说。并且服事后母。能够用和悦的面色。去尽孝养的工夫。夏天时候。替后母扇着枕席。冬天时候用自己的身子。替后母温暖了被。有一回、正是天气很寒冷的时候。后母想喫鲜鱼。王延就沿着汾水边上走来走去。一方面敲着水里的冰。一方面哭着。忽然有一条大鱼跳了出来。有五尺长。他就拿了回家给母亲喫。喫了许多日子还喫不完。于是后母也就觉悟了。把王延看待得像自己生的儿子一样。

 

  十二,叔谦乞藤

 

  叔谦祷病。神语依凭。到处求访。得丁公藤。

 

  【原文】

 

  南宋解叔谦、字楚梁。母有疾。叔谦夜祷。闻空中语云。此病得丁公藤为酒。便瘥。访医。无识者。求访至宜都。见一老人伐木。问之。曰。此丁公藤。疗风尤验。叔谦拜伏流涕。具言来意。老人取四段与之。并示以渍酒法。叔谦拜受。顾视其人。不复知处。依法为酒。母病卽瘥。

 

  南齐有解仲恭者。每得纤毫财利。辄与兄弟平分。因母久病。入山采药。遇一老父曰。得丁公藤立愈。此藤近在前山际高树垂下。言讫。忽然不见。仲恭如其言。得之。治母病。卽瘥。人异事同。因附录之。

 

  【白话解释】

 

  南北朝时候。南宋朝有箇解叔谦。表字叫楚梁。他的母亲有了病。解叔谦就在晚上祷告天地。忽然天空里有说话的声音。说、这箇病。只要得到了丁公藤做了酒喫了。就会好的。解叔谦就去访问许多医生。可是都不晓得这箇丁公藤。他就不辞困苦艰难。一路路的去访求。一直到了宜都地方。看见有一箇年老的人。正在砍着树木。解叔谦就问他。这是什麽。老年人说。这是丁公藤呵。治风病是很有效验的。解叔谦就跪在地上哭拜。把自己访求丁公藤的来意说了。于是老人就给了他四段丁公藤。并且把浸酒的方法教了他。解叔谦拜着受了。回头一看。那箇老人家不知到那里去了。拿回家去。依了他的方法。浸了酒给母亲喫。母亲的病果然好了。

 

  十三,叡明石函

 

  叡明母疾。泣祷庄严。泪冰成筋。神授石函。

 

  【原文】

 

  南齐萧叡明、字景济。南兰陵人。母病风。积年沈卧。叡明昼夜祈祷。时值严寒。叡明涕泣求神。泪为之冰如筋。额上叩头血。亦冰不流。忽有一人以小石函授之。曰、此疗夫人病。睿明跪受之。忽不见。以石函奉母。函中唯有三寸绢。丹书日月字。母焚而服之。卽平复。

 

  许止净谓祈祷而至于泪冰成筋。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人之为父母祈愈疾而不应者。惟其诚敬心之未至耳。而一般浅见者流。见其末不见其本。遂谓一切祈祷。均归迷信。可谓因噎废食矣。

 

  【白话解释】

 

  南齐朝有箇萧叡明。表字叫景济。是南兰陵地方的人。母亲生了风病。不能动弹。多年睡在床上。萧叡明日夜祷告着天地。这时候、天气非常寒冷。萧叡明流着眼泪拜求神明。眼泪都结了冰。像筷子一条条的。又拚命地叩着头。额上流出血来。血也结成冰了。正在虔心祷告的时候。忽然有箇人。给了他一箇小小的石头做成的匣子。说、这箇是可以给你的母亲夫人治病的。萧叡明就跪着把那箇匣子收了。忽然这箇人又不见了。萧叡明就拿了这箇石匣子送给母亲。把匣子打开来。里面只有三寸长的一块绢。用朱砂写着日月两箇字。他的母亲就把绢烧着喫了。果然这箇风病。马上就好了。

 

  十四,昙恭访瓜

 

  昙恭母热。悲切得瓜。门外二树。佛现光华。

 

  【原文】

 

  梁滕昙恭年五岁。母患热。思食寒瓜。历访不得。衔悲殊切。俄遇一沙门曰。我有两瓜。分一相遗。昙恭拜谢。捧瓜荐母。举室惊异。寻访沙门。莫知所在。父母卒。逢忌辰。昼夜哀恸。门外有冬生树二株。时有神光自树而起。俄见佛像。自门而入。合家礼拜。久之乃灭。

 

  许止净谓孝子之感格固多。乃若昙恭悲切而沙门与瓜。恸哭而如来现象。则其感格真不可思议矣。观无量寿佛经。中品下生。以孝养父母。行世仁慈为正因。则孝道固彻上彻下。无所不包也。

 

  【白话解释】

 

  梁朝有箇姓滕名昙恭的人。年纪纔五岁的时候。他的母亲生了热病。心里想喫冰冷的瓜。可是这种瓜。在那箇地方是没有出产的。所以访来访去。终于寻不到这种瓜。滕昙恭的心里非常难过。忽然遇见了一箇和尚对他说。我刚好有两箇瓜。就分一箇给你吧。滕昙恭拜谢着。就捧了瓜去给母亲。家里的人都非常奇怪。就去寻访那箇和尚。不知道和尚到什麽地方去了。后来滕昙恭的父母都死了。他到了忌辰的那一天。日夜很悲哀地哭着。他家里的门口。有两株冬生树。时常有一种神光从树里起来。忽然神光里又现出了佛像。从大门里走了进去。合家大小都跪下了礼拜着。过了许多时候。纔慢慢地没有了。

 

  十五,沙弥止风

 

  沙弥五岁。不服采衣。奉柩渡浙。止风安归。

 

  【原文】

 

  梁庾沙弥。孝子道愍之族孙也。父佩玉。坐事诛。沙弥年五, 岁。母为制采衣。不肯服。问其故。流涕曰。家门祸酷。用是何为。遂终身布衣。嫡母殁。昼夜号恸。所坐荐、泪沾为烂。母好啖甘蔗。沙弥不食蔗。生母殁。奉丧济浙江。中流遇风。舫将覆。沙弥抱柩号哭。俄而风静。

 

  是可追踪袁昂矣。且可绳武道愍矣。考沙弥之族祖道愍。襁褓失母。长而冒险至交州寻母。经年悲泣。偶入村。日暮雨骤。寄止一家。有妪负薪外还。愍忽心动。访之。卽为其母。风也雨也。皆诚孝格天耳。

 

  【白话解释】

 

  梁朝时候有箇庾沙弥。就是当时有名的孝子庾道愍的同族里姪孙。他的父亲就叫庾佩玉。是犯了罪死的。庾沙弥到了五岁的时候。他的母亲给他做了一件采色衣服。庾沙弥不肯穿这件衣服。他的母亲问他是什麽缘故。他就流着眼泪鼻涕。很悲伤地说。我们家里遭了这样的大祸。还要穿这种采色衣服做什麽呢。于是终身穿着布衣。表示他的悲痛。他的嫡母死了。他日夜哭叫。所坐的草荐。因为眼泪滴下去。竟腐烂了。他的生母欢喜喫甘蔗。于是庾沙弥就终身不喫甘蔗。后来他的生母死了。他奉了生母的灵柩渡过浙江。渡到了一半时候。遇着了风浪。他坐着的船。差不多就要翻转来。庾沙弥这时候真急得了不得。就抱着生母的灵柩喊着哭着。过了一回儿。风浪竟平静了。

 

  十六,孝绪得薓

 

  孝绪至性。母病心惊。求觅参草。神鹿前行。

 

  【原文】

 

  梁阮孝绪应得伯遗财百万。尽以归伯之姊。性至孝。尝于锺山听讲。母王氏忽有疾。兄弟欲召之。母曰。孝绪至性冥通。必当自至。孝绪果心惊而返。邻里异之。惟合药须得生人薓。旧传锺山所出。孝绪躬历幽险。累日。忽见一鹿前行。孝绪随之。鹿灭得薓。母遂愈。

 

  许止净曰。遗产百万。一毫不取。其气量为何如哉。至性冥通。古亦代有其人。然难得其母之谛信不疑。盖感之有素也。求薓而神鹿前行。补像而一朝完复。随心所欲。无不如愿以偿。极感通之能事矣。

 

  【白话解释】

 

  梁朝的阮孝绪。是出继给他的堂伯父做儿子的。照理。他可以得到他伯父遗下来百万的财产。可是他尽数给了伯父的姊姊了。阮孝绪的生性非常孝顺。有一次、在锺山地方听讲。他的母亲王氏在家里忽然生了病。哥哥弟弟们就要去叫阮孝绪。母亲说。不必去叫他的。孝绪这箇人有至性。可通鬼神。他一定能够自己来的。果然阮孝绪觉得心惊肉跳。就回到了家里。邻舍和乡村里的人。都觉得他非常奇怪。不过他母亲所喫的药里面。要一味鲜活的人参。照老辈里的传说。锺山是出生人参的。于是阮孝绪就亲自到那里去寻。踏遍了幽僻危险的地方。这样的有好几天的工夫。忽然看见了有一只鹿。在他的前面走着。阮孝绪就跟了鹿走。鹿跑到那里。他也跟到了那里。忽然那只鹿不见了。就得到了生人参。他的母亲喫着、病果然好了。

 

  十七,裴侠吉壤

 

  裴侠丧父。葬于桑东。空中神语。赐爵封公。

 

  【原文】

 

  北魏裴侠年十三。遭父丧。哀毁若成人。将择葬地而行。空中有人曰。童子何悲。葬于桑东、封公侯。侠惧。以告母。母曰。神也。吾闻鬼神福善。尔家未尝有恶。当以吉祥告汝耳。时侠宅有大桑林。因葬焉。后为河北郡守。罢渔猎夫三十人。清慎勤恪。赐爵清河县公。

 

  许止净谓裴氏忠厚。而又有孝子。故应邀神佑而得吉壤。侠更能爱民如子。清慎为天下第一。罢渔猎夫数十人。此举阴德无量。盖太守能提倡好生恶杀。则一郡化之。物类之获生命者。不可纪极也。

 

  【白话解释】

 

  南北朝时候。北魏有箇姓裴名侠的人。十三岁的时候。父亲死了。居丧悲哀尽礼。像成年人一样。他又想去给父亲选定了葬地安葬。忽然听见半空里有人说。小孩子不要太悲伤了。葬在桑树的东边。就会封公侯。裴侠只听见了声音。不看见人。就有点怕起来了。回去告诉了他的母亲。母亲说。这就是天上的神明、所说的呵。我晓得天地闲的鬼神。都是保佑积善人家的。你的家里都没有作过恶。这一定是神明把吉祥的事。告诉给你听呵。这时候、裴侠家里有箇大桑林。于是就在大桑林的东边给父亲葬了。后来裴侠在河北地方做太守官。就把那边捕鱼打猎的人。罢免了三十箇。他做官清廉谨慎。办事勤苦恭敬。所以皇帝把他封做清河县公爵。

 

  十八,崔邠导舆

 

  崔邠奉母。观乐太常。扶舆亲导。得志显扬。

 

  【原文】

 

  唐崔邠、字处仁。父垂。三世同爨。宣宗闻之。叹曰。崔家一门孝友。可为士族师法。乃题其居曰德星堂。邠以进士为补阙。论裴延龄奸。以鲠亮知名。元和中。为太常卿。故事、太常始视事。大阅四部乐。都人纵观。邠自第去帽。亲导母舆。公卿见者皆避道。都人荣之。

 

  王应照谓奉母观乐。盛事也。而亲导母舆。则又千秋佳话也。公卿避道。都人荣之。孝子得人心之同然也。老年寡趣。步履又艰。全仗人子扶持。迺每携妻子偕游。鲜奉高堂同乐。尚论太常。可以知罪矣。

 

  【白话解释】

 

  唐朝崔邠。表字叫做处仁。他的父亲就叫崔垂。家里有三代不分家了。还同一镬子里喫饭。宣宗皇帝得知了。叹息着说。崔家一门里面。都是孝友的人。可以给天下的读书人家做着模范。皇帝就亲自给他们、写了德星堂三箇大字。后来崔邠中了进士。做了谏官。在朝堂里说裴延龄的奸佞。于是就因为忠直出了名。在元和年闲的时候。崔邠做了太常卿。太常卿就是管理皇帝太庙里的礼乐的官。依了从前的规矩。太常卿初治事的时候。一定校阅四部的乐班。任凭京城里的人。毫不拘束的看着。崔邠接了事。就从家里出来脱去了官帽。亲自引导母亲坐的轿车去看。当时朝官看见了的。都避开道路。京城里的人。觉得他们非常的荣耀。

 

  十九,朱泰虎残

 

  朱泰养母。虎不敢餐。乡闾称孝。目为虎残。

 

  【原文】

 

  宋朱泰事母至孝。家贫。鬻薪养母。常适数十里外。易甘脂以奉亲。一日。鸡初鸣、入山。及明。憩于山足。遇虎搏攫。负之而去。泰已瞑眩。行百余步。忽稍醒。厉声曰。虎为暴食我。所恨我母无托耳。虎忽弃泰于地。走不顾。如人疾驱状。泰匍匐而归。乡里称之。目为朱虎残。

 

  身为虎残。益显出孝子本领。夫瞑眩已逾百步。忽醒而厉声。虎竟弃去不顾。岂虎之力。不敌一厉声乎。盖孝者、天地之正气。有此正气。神且敬之。而况虎乎。参观实夫拜虎。杨香搤虎。愈出愈奇矣。

 

  【白话解释】

 

  宋朝时候有箇朱泰。服事母亲非常孝顺。家里很穷。他就砍了柴卖了钱养着母亲。常常走了几十里路远的地方。去买了好的喫食来供奉母亲。有一天。朱泰起来得很早。在头鸡啼的时候。就走到山里去。等到天亮了。就在山脚边休息着。忽然来了一只老虎。把朱泰用前脚攫取。竟啣着走了。这时候、朱泰吓得神志也不清爽了。等到老虎走了一百多步路。他纔渐渐地苏醒了。就大着喉咙说。老虎、你作恶把我喫了去。所恨的是我的母亲从此没有依靠了。他说完了这几句话。却也奇怪。老虎竟把他放在地上。走了去、也不回头来看。好像有人赶着去一样。朱泰这时候已经不能行走了。就匍匐着慢慢的回到了家里。乡邨里的人。因为他的孝顺行为。很可以佩服。箇箇叫他朱虎残。就是说他是老虎嘴里剩下来的人。

 

  二十,徐积避石

 

  徐积庐墓。哭不绝声。以父名石。避路而行。

 

 ,  【原文】

 

  宋徐积三岁丧父。母教读孝经。辄流涕。事母力役皆身为之。应举、载母入都。不废定省。旣冠登第。尚未娶。人问之。曰。娶非其人。恐为母病。以父名石。不用石器。遇石则避而不践。或言其难。曰。吾遇之。怵然伤吾心。思吾亲。不忍加足其上。岂故避之。元丰中、诏赐绢米。

 

  积初从胡瑗学。后廷荐其孝廉。为楚州教授。母亡。庐墓三年。雪夜伏墓侧。哭不绝声。时甘露降。木成连理。李文耕谓因父之名。并避其物。真一举足而不敢忘父母者。笃行如此。不媿謚为节孝矣。

 

  【白话解释】

 

  宋朝时候。有箇徐积。三岁的时候就死了父亲。他的母亲。亲自教他读着孝经。他一面读着书。一面想起了父亲。就不禁流着眼泪了。徐积事奉母亲。不论什麽样用力气的事务。都是他亲身自做。不要别人替代。到京城里考试的时候。也载了母亲同去。不间断早晨和晚上请安的职务。后来二十多岁的时候。就中了进士。可是还没有娶亲。人家问他。他说。假使娶了一箇不贤的妻子。反而要叫母亲生了气的呵。他又因为父亲的名字叫石。所以他不用石头做的器具。遇着了石头铺的路。也避开了不踏。有人对他说。这样避讳很难。徐积就回答他们说。因为我一遇着。就凄然地伤了我的心。因此又想到了我的父亲。所以不敢用脚踏在上面了。并非我故意避讳呀。到了元丰年闲。皇帝圣旨下来。赐给他绢料和米粮。表扬他的孝道。

 

  二十一,彦斌刍灵

 

  彦斌母殁。水漂失棺。刍灵指示。力竭心殚。

 

  【原文】

 

  元史彦斌有孝行。至正十四年。河溢。彦斌母柩。为水所漂。彦斌缚草为人。置水中。仰天呼曰。母棺被水。不知其处。愿天矜怜哀子之心。假此刍灵。指示母棺。言讫。涕泗横流。乃乘舟。随草人所之。经十余日。行三百余里。草人止桑林中。视之。母棺在焉。载归葬之。

 

  考彦斌母卒之时。适河溢鱼台。彦斌乃为厚棺。刻铭曰。邳州沙河店史彦斌母柩。仍以四铁环钉其上。明年、果为水漂而失柩也。乞灵于刍灵。可期其必得乎。乃刍灵亦灵。谓非冥冥中有天神主之耶。

 

  【白话解释】

 

  元朝时候。有箇姓史名彦斌的人。生平有孝顺的行为。在至正十四年的时候。黄河的河水泛滥了。他母亲的灵柩。给水漂到不知什麽地方去了。史彦斌就把草缚做了一箇人的样子。放在水里。头仰了天叫着说。我母亲的棺木。被水漂得不知到什麽地方去了。请求上天可怜我、没有母亲的人的一点心。借着这箇草人。指示我母亲灵柩所在的地方。说完话。满面都流着眼泪。于是就坐了船。跟着草人走。过了十多天以后。走了有三百多里的路程。那箇草人就在一箇桑树林里停止了。史彦斌就到了桑树林里去看。果然他母亲的灵柩。正在着那箇地方。于是把母亲的灵柩。用船载了回来。给他安葬。

 

  二十二,吴璋思亲

 

  吴璋失母。万里寻亲。母病危笃。割股忘身。

 

  【原文】

 

  明吴璋少孤。母陆氏奉例选入宫。后随亲王分封韶州。璋弃家寻母。艰苦备尝。及具啓求见。不得。乃赁王府侧一室。大书思亲二字。旁一联云。万里寻亲。历百艰而无悔。一朝见母。誓九死以何辞。后得见母。母已病危。乃刲股作糜以进。母渐甦。王赐金帛。命扶母还。

 

  刲股疗母。余弟振纲亦屡为之。而吴璋之弃家寻母。舟中礼拜。泣声凄怆。中途患痢。昼夜百起。昏愦中犹呼娘不置。奔驰沙碛。两足俱肿。野寺外庑。呻吟终夜。黑蛇囓足。为母忘躯。实非常人所能及。

 

  【白话解释】

 

  明朝有箇吴璋。幼小时候。父亲就死了。那时候、皇帝下诏叫天下贞节的寡妇。都到宫里去办事。他的母亲陆氏。就奉例选进宫里去了。后来陆氏又跟了亲王分封到韶州去。吴璋就抛弃了家庭去寻母亲。一路上受尽了困苦艰难。到了韶州。就上书给亲王。要求见他母亲的面。可是不能达到这箇希望。于是就在王府旁边。租了一闲小房子。中闲写着思亲两箇大字。旁边又挂了一副对联。上联写着。万里寻亲。历百艰而无悔。下联写着。一朝见母。誓九死以何辞。后来终于见了母亲。这时候、他的母亲已经生了病。并且非常的危险。吴璋就在自己的手臂上。割了肉。做了粥去给母亲喫。于是母亲纔慢慢的好了。亲王就把金帛赐给吴璋。叫他扶着母亲回去。

 

  二十三,鼎臣祝寿

 

  明顾鼎臣。减算益亲。飞来黄鹤。感动天神。

 

  【原文】

 

  明顾鼎臣父年五十而生鼎臣。自幼尽孝。稍长。撰一表文。每夜焚香祝天。愿减己算益亲。见己成立。一夕。梦黄鹤自天飞来。视之。卽所焚表也。末批云。鼎臣减算益亲。出于至诚。父延二纪。鼎臣状元及第。后鼎臣登弘治乙丑科状元。官至大学士。父犹及见受封焉。

 

  葛妙真以母五十龄当死。日诵经以延母年。顾鼎臣以父五十岁生身。夜焚香求益父寿。一惧母之不及待其养。一惧父之不及见其成。皆苦心为之也。黄表人闲焚去。黄鹤天外飞来。感应何等神速。

 

  【白话解释】

 

  明朝有箇状元宰相。姓顾名叫鼎臣。他父亲五十岁的时候纔生了他。顾鼎臣幼小的时候。就非常孝顺。略略大了一点的时候。就做了一篇表文。在每天的晚上。焚了香祝告天地。情愿减去了自己的寿算。给父亲添着。那末可以教父亲看见了他成立的时候。有一天的夜里。他做梦看见有一只黄色的仙鹤。从天上飞来。他就赶上去一看。原来就是自己曾经烧掉的一张表文。并且后面还有几句批语说。鼎臣减算益亲。出于至诚。父延二纪。鼎臣状元及第。后来顾鼎臣果然中了弘治乙丑科的状元。官做到了宰相。这时候、他的父亲还在世上。亲眼看见。受了皇家的封赠。

 

  二十四,杨黼活佛

 

  杨黼修心。无际良箴。母即活佛。倒屣披衿。

 

  【原文】

 

  明杨黼慕蜀中无际大师。往访之。途遇老僧呼黼姓名。曰、无际大师是我之师。命我迎汝传语。见无际不如见活佛。黼曰。活佛安在。僧曰。但东归。见披衿倒屣者是矣。黼遂回。夜半扣门。母闻声喜甚。遂披衿倒屣而出。黼大悟。自是竭力孝亲。并注孝经数万言。

 

  人当寒夜远归。扣他人门且不应。惟母闻其子扣门则喜。衣不及釦。履不及穿。慌忙啓关。此等慈悲心。何异活佛。然家家有活佛。舍近求远。何哉。杨黼专究性命。不理外物。但求悦亲。无愧佛子矣。

 

  【白话解释】

 

  明朝时候。有箇杨黼。很佩服四川地方无际大师的道行。就要到四川去访问他。走到了半路上。碰见了一箇老和尚、喊着杨黼的姓名。并且对他说。无际大师就是我的师父。他叫我来迎着你。并且叫我对你说。见无际还不如去见活佛。杨黼说。活佛在什麽地方呢。和尚说。你只要向东方回去。那时候、有看见一箇披开衣领头、倒穿着鞋子的人。这就是活佛了。杨黼听了和尚的话。于是就回去了。正在半夜的时候。到了家里去敲门。他的母亲听到了儿子回来的声音。心里非常欢喜。就急急忙忙的。披开衣领、倒拖鞋子走出来。杨黼纔觉悟了。晓得孝顺家里的爷娘。是比较去见活佛。还要好得多。从此以后。竭力孝顺母亲。并且注了一部孝经。有几万箇字。

 

  【绪余】

 

  孔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性、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故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能养。五孝惟庶人始言养。盖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必也一举足而不敢忘父母。一出言而不敢忘父母。道而不径。舟而不游。不敢以先父母之遗体行殆。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不辱其身。不羞其亲。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以保令。名。斯可以谓孝。而悌忠信礼义廉耻。皆在其中矣。易言之。则不悌不忠不信。无礼无义无廉无耻。皆为不孝尔。

 

  

 

  一,太姒嗣征

 

  太姒为妃。归宁父母。嗣征太任。化及命妇。

 

  【原文】

 

  周太姒、有莘国之女。在父母家。专志于女功。躬俭节用。尊敬师傅。及为文王后妃。不改其性。嗣太任之美音。妇礼无愆。因师氏以告文王。归安父母。化天下以妇道。周人作诗美之曰。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瀚我衣。害瀚害否。归宁父母。又曰。思齐太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太姒嗣征音。则百斯男。

 

  尊为后妃。犹归宁父母。又能嗣太任之征音。以妇礼妇道化天下。卒至诸侯夫人。均奉祭祀不失职。于以采繁。大夫妻均承先祖。共祭祀。于以采苹。化行若此。宜乎周家母仪。超今迈古已。

 

  【白话解释】

 

  周朝时候。有箇太姒。是有莘国姓姒的女儿。在父母家里的时候。就专心一志的。做着女子应做的工作。自己很俭朴、很节省的。又很尊敬女先生。等到做了文王的妃子。仍然不改他的天性。能够继续婆婆太任的完美的德行。他遵守做媳妇的规矩。过失一些也没有。当他回到家中去请父母的安。就告知女先生叫他去转告诉文王。太姒的德行。感化了天下的妇人。使他们一箇箇都不失妇道。周朝的人就做了一首颂扬他的诗。诗里赞美太姒说、我受了女先生的训告。告诉我嫁到夫家要讲节俭。所以搓我的私服。洗我的亵衣。那样该搓洗的。那样不必搓洗的。常常使衣裳洁净。再用相当的时闲、回家去安慰我父母。还有一首诗里说、常常思想庄敬的太任。太任就是文王的母亲。因为太任常常爱慕他婆婆太姜的德行。所以能够做京师里王室的贤妇。太姒竟能够继续他婆婆太任的好教化。一些儿没有嫉妒的。所以文王有一百箇儿子了。

 

  二,女娟持檝

 

  女娟父醉。渡津误期。操檝救父。通达有辞。

 

  【原文】

 

  周河津吏女娟。晋人。赵鞅伐楚。与河津吏期。吏醉失期。鞅怒。欲杀之。娟持檝进曰。妾父闻主君来渡不测之水。恐水神骇动。风波震荡。谨具牲醴。祷祀于神。期主君御厘受福。不胜杯酌余沥。醉至于此。今主君因其醉而杀之。妾恐父身不知痛。而心不知罪也。愿俟其醒。鞅善其言。遂赦吏。娟复代父操檝而渡鞅焉。

 

  女娟救父。操檝代渡。且发河激之歌以鸣其意。简子悦。将使人祝祓以为夫人。娟以妇人之礼。非媒不嫁。严亲在内。不敢闻命。再拜而辞。简子归。乃纳币于其父。娶为夫人。救父有辞。处身以礼。贤矣哉。

 

  【白话解释】

 

  周朝河津的地方官。有一箇女儿名娟。是晋国人。这时候晋国的赵鞅要去攻打楚国。就和河津的地方官约下了日子。给他渡河。不料到了那一天。地方官因为酒醉了。把约期忘记了。赵鞅就大大的动气。要把河津的官杀了。娟便拿了一片桨子去迎着赵鞅。对他说。我的父亲、知道主君就要来渡这条神秘的河水。恐怕水神的惊骇。把风浪掀动起来。要使主君感到不安。所以很虔诚地备着三牲和美酒。向水神去祈祷。谨祝着主君的平安和幸福。因为他不会饮酒的缘故。饮了一点谢神散福的酒。便醉到这般田地了。现在主君要杀正沈醉着的父亲。我想父亲的身体。既然不会感觉到痛苦。父亲的心里。也不会明白犯了什麽罪状的。最好请你等他醒了再讲罢。赵鞅觉得他说得很有理。就免了地方官的死罪。他就代着父亲划船。给赵鞅渡过河去。

 

  三,周青含冤

 

  孝妇周靑。含冤莫吐。诬服受刑。三年不雨。

 

  【原文】

 

  汉周氏女青。东海人。夫亡。养姑甚谨。姑曰。妇养我勤苦。我已老。何忍累其年少。潜自缢。姑女告妇杀母。捕青拷掠。诬服。青将刑。以十丈竹竿。悬五旛。誓众曰。青若有罪。血当顺下。无罪。血当逆流。及刑已。其血青黄。缘旛竿而上极标。又缘竿而下。嗣是郡中三年不雨。后任太守至。诣青墓致祭。并表焉。雨随至。其岁大熟。

 

  许止净谓匹妇含冤。三年不雨。天人感应之几。不其捷乎。然天亦何心。岂愿以一人之枉。而殃及万民。祇以怨气阻塞。致天地闲阴阳之气。不能调和耳。然则平怨之人。其能感召和淑之气也明矣。

 

  【白话解释】

 

  汉朝时候。东海地方。有一箇姓周名青的妇人。丈夫死了。事奉婆婆。十分恭敬。婆婆说。我是衰老没用的人了。怎好再叫他年轻可怜的人。为着养我的缘故。喫尽苦辛呢。就自己在暗中吊死了。他的小姑控告周青谋害了母亲。就把周青捉进了官里。因为受不住刑罚的痛苦。祇得屈招了。在他行刑那一天。用了十丈长的竹竿。上面挂了五面旗子。周青对着大众宣誓。他说。我倘然真箇有罪。那末我的血一定向下流。我倘然没有罪。那末我的血一定向上涌。等到杀死以后。流出了青黄颜色的血。果然循着竿子涌到竹竿梢头。再从梢头循着竿子流下。从此以后。那一府的地方。就三年没有下雨。直到后任的贤明太守上了任。晓得周青的冤枉。就亲自到周青坟前者去祭祷。并且给他表扬了。果然天就马上下雨了。这一年的年岁也就很熟了。

 

  四,梁嫕上书

 

  梁嫕上疏。荣父之魂。还母万里。光大梁门。

 

  【原文】

 

  汉梁竦之女嫕。樊调之妻。和帝之姨。恭怀后之妹也。初、恭怀后宠于章帝。生和帝。立为太子。窦后母养焉。和帝之生。梁氏喜相庆贺。窦后闻之。诬陷梁氏。诏收竦杀之。家属移九真。和帝立。窦后崩。诸窦皆伏罪。嫕从民闲上书。乞归母弟。收葬竦骨。和帝嘉之。悉如所请。称梁夫人。擢樊调为郎中。改葬恭怀后于西陵。

 

  梁夫人以哀辞开悟时主。卒使恭怀后得改殡于承光宫。葬西陵。父竦得追谥为褒亲愍侯。母及弟等得征还而封侯。夫以一女子、而为家门开三国之祚。使天子成母子之礼。其孝也。亦即其忠也。

 

  【白话解释】

 

  汉朝梁竦的女儿。名字做嫕。就是樊调的妻子。和帝的姨母。恭怀后的姊姊。当初时候。章帝对恭怀后很是宠爱。生了和帝。就把他封做了太子。窦皇后因为自己没有儿子。把和帝养作自己的儿子。梁家对于他女儿。生了一箇儿子。是很喜欢的。就在和帝生的时候。非常高兴地庆祝着。那里晓得给窦皇后知道了。就遭了他的妒忌。妄造罪名去陷害梁家。于是皇帝下了命令。把梁竦杀死。梁氏的家属流配到九真。一直等到和帝做了皇帝。窦后死了。窦后的娘家人都犯了罪以后。梁嫕便从民闲上了一份奏章到皇帝那儿。要求给他的母亲和弟弟赦了罪回来。并要收葬了父亲的遗体。和帝很钦佩他的孝思。都答应了他的请求。称他为梁夫人。并把他的丈夫樊调升做了郎中的官。又把恭怀后改葬在西陵。

 

  五,卢李奔丧

 

  卢妻李氏。孝事其姑。为母奔丧。号泣殒躯。

 

  【原文】

 

  北魏范阳卢元礼之妻。赵郡守李叔彻女也。性至孝。父卒。执丧毁。归卢氏。念母不置。饮食为日损。遂以羸瘠。百方宽慰不能解。归宁。乃复初。元礼卒。李矢志不贰。事姑孝。母卒于洛阳。讣至。恸而絶。经宿乃苏。水浆不入口者六日。力奔丧。姑虑其力微。亲送之至范阳。抵洛。攀榇号踊。卒。赐号贞孝女宗。易其里曰孝德里。

 

  卢李氏天性至孝。身虽离其父母。心实未尝一刻忘其父母也。观其父丧哀毁。母丧恸絶。苏而水浆不入口者六日。尽力奔丧。攀榇号踊。皆男子之所难也。而李氏为之。孝哉女宗。千古下犹令人挥泪。

 

  【白话解释】北魏范阳卢元礼的妻子。是赵郡太守官李叔彻的女儿。天性是很孝顺。父亲死了。因为过于悲伤。就生了病。嫁到卢家以后。仍然念念不忘地记挂着年老母亲。饮食一天比一天减少。因此很消瘦了。虽然有卢家的人。多方的劝慰他。他的愁闷也不能够解脱。可是回到母家的时候。就一切都好了。卢元礼一死。他就立誓不再嫁人。侍奉婆婆十分孝敬。后来他的母亲死在洛阳地方。恶耗传来。痛哭了一番。昏厥不省人事。过了一夜。纔苏甦转来。滴水不进口的有六天。还是要竭力去奔丧。婆婆恐怕他的精力衰弱。亲自送他到了洛阳。一进家门。便攀着母亲的灵柩号淘大哭。竟气绝了。后来赐号叫做贞孝女宗。他的乡里名称。也改称做孝德里了。

 

  六,屠女守坟

 

  屠女葬亲。孝感山神。治病皆愈。守墓终身。

 

  【原文】

 

  南齐屠氏女。父失明。母痼疾。乡里不容。女移父母远住。昼樵采。夜纺绩。以供养。父母卒。亲营殡。负土成坟。忽闻空中有声云。汝至性可重。山神当效驱使。汝可为人治病。必得大富。女谓是妖魔。不敢从。遂得病。积时。邻人有中溪蜮毒者。女试治之。病便瘥。遂为人治疾。无不愈。家产日益。乡里多欲娶之。誓守坟墓不嫁。

 

  许止净曰。以一弱女子。不见容于乡里。而能奉其父母。生养死葬。使无遗憾。才德兼擅。宜乎山灵愿效驱使也。至其乡里。初则陵人贫弱。终则涎人资财。小人无耻。可哂可叹。孝女守墓不嫁。尤足多也。

 

  【白话解释】

 

  南齐朝时候。有一箇姓屠的女儿。他父亲双眼都瞎了。母亲永久生了病。并且时遭邻舍的厌恶。所以他把父母搬到远地方去住着。他日里在山中砍柴。晚上在灯下纺绩。拿赚得来的钱。供养残废父母。后来父母都死了。亏他亲自掘泥土。纔把父母安葬了。忽然听见半山空中有声音说。你的孝行是很可佩服的。山神愿效微劳。给你当着差。你可以替人家医病。那就可以大大的富起来。他以为是妖魔鬼祟。不敢去做。因此自己也生了病了。直到后来有一箇邻人。中了射工的毒。他就试着给他医治。果然那邻人就病好了。于是他就替人医病。经他医治的。没有一箇不好。从此他的生活。一天宽裕一天。乡邨里有许多的人向他来求婚。他都拒绝了。终身守着父母的坟墓。不去嫁人。

 

  七,无忌甓仇

 

  卫女无忌。为父报仇。杀之以甓。诏徙雍州。

 

  【原文】

 

  唐卫氏女名无忌。绛州夏县人。父为乡人卫长则所杀。时无忌年甫六岁。又无兄弟。其母乃改嫁焉。及无忌长。志报父仇。会从父宴客。长则适在座闲。无忌乃抵死以甓杀之。自诣吏称父冤已报。请就刑辟。巡察使褚遂良以其事上闻。太宗矜之。诏免其罪。给驿徙雍州。赐田宅。州县为择婿嫁焉。

 

  事与赵娥杀李寿。相似而不同。赵娥尚有昆第三人。卫女则终鲜兄弟。赵娥以刀剌仇。而卫女仅以甓杀之。一遇于都亭。一得于客座。相隔均已日久。谓非天赐其机乎。孝心所感。靡不如愿以偿也。

 

  【白话解释】

 

  唐朝卫家有箇女子。名字叫无忌。是绛州夏县地方人。在六岁的那年。父亲就被乡人卫长则谋死了。他没有哥哥。也没有弟弟。祇有一箇母亲。不久也改嫁了。无忌年长起来。就立志要报父亲不共戴天的大仇。有一回。恰巧他的堂伯父招客人宴会。长则也在座上。他就举起屋瓦。猛力地击去。把长则打死了。他并不抵赖。就到官里去自首。说明我父亲的大仇已报。请把我杀了吧。那时候褚遂良正做巡察使。便把始末情由。详到皇上里去。太宗皇帝也很可怜他。吩咐免了他的罪。给他用马送到雍州。并且赐他田产房屋。州县官还给他物色了佳婿。很美满的结婚了。

 

  八,饶娥浮父

 

  饶娥父溺。不得其尸。绝粒哭死。雷震出之。

 

  【原文】

 

  唐饶娥、字琼真。饶州乐平人。生小家。勤织紝。颇自修整。父勣渔于江。遇风涛。舟覆。尸不出。时娥年十四。哭于水上。不食三日。死。俄大雷震电。水虫多死。父尸浮出。乡人异之。归賵。具礼葬其父及娥于鄱水之阴。县令魏仲光碣其墓。建中初。黜陟使郑叔则表旌其闾。河东柳宗元为立碑云。

 

  汉有曹娥叔先雄。均以父溺投江。负尸而出。已云奇矣。而饶娥痛哭三日即死。未及投江。乃天为大雷震电以出其尸。真奇之又奇矣。曹娥饶娥。均十四岁女子耳。后先辉映。与叔先雄。鼎足而三矣。

 

  【白话解释】

 

  唐朝的孝女饶娥。号叫琼真。是饶州乐平县人。生长蓬门。织布缝纫。都肯很勤劳的做着。并且自己很端庄整洁。父亲就叫饶勣。有一天。在江里捕鱼。风浪大作。把船打沈了。尸也不见了。那时饶娥祇有十四岁。知道了恶耗。赶到江边去哭。绝食三天就哭死了。他死了不久。雷电交作。水虫都震死了。他父亲的尸首也浮了起来。乡里的人都觉得惊奇。备了送葬的东西。在鄱水北面用礼去葬他的父亲和饶娥。县官魏仲光在他的坟前。特地立了一块刻着这件事实的圆石。建中初年。黜陟使郑叔则在他的里门建了一座牌坊。去显扬他的孝思。河东柳完元也给他做了一篇文、立了碑。

 

  九,郑杨求杏

 

  杨氏访杏。易服改容。得愈姑病。又获金龙。

 

  【原文】

 

  唐郑邯妻杨氏。姑病。人言杏实可愈。杨谓邯曰。非时之物安可得。须访求。子其佣耕侍疾。吾当徧访之。乃易男服。至邻郡。忽于道旁莽秽中。得一杏实。洁涤取归。奉姑食之。疾渐瘳。一日、檐前风雷不断。杨以为秽杏绐姑之故。乃泣别其姑。伸臂立庭以待击。忽觉臂重。及霁、视之。有二金龙。长数尺。环两臂。自是家日丰。

 

  顾张氏孝其姑。应遭雷殛。而延寿三十年。郑杨氏孝其姑。自待雷击。而忽得二金龙。孝不特可以辟雷。更有不可思议之感应。秽中杏实。亦天赐之耳。否则不时之物。必已自腐。况在道旁秽中乎。

 

  【白话解释】

 

  唐朝有箇姓郑名邯的人。他的妻子杨氏。在他婆婆生病的时候。听人说杏子是可以医他婆婆的病。他听了就对丈夫说。这时节、那里来的杏子呢。应该到各处去设法访求了。你一方面要替人家做工种田。一方面要好好侍奉婆婆的病。我可以到四处去寻访那杏子。于是化装了男子。走到邻县去。忽然在那路旁瞥见烂草污秽里有颗杏子。他就拾了起来。洗净以后。很高兴的拿回来给婆婆喫了。婆婆喫了杏子。病就渐渐的好了。有一天、大风大雷在檐前不绝地震撼着。杨氏想起拿龌龊的杏子骗了婆婆的缘故。便流着眼泪去拜别婆婆。举起了两只臂。站在天井的当中。等候雷神来打他。后来祇觉臂上重重的。在风平雷停时候一看。原来绕在两臂上的。是两条几尺长的金龙。因此家里很富有了。

 

  十,妹妹殉母

 

  唐高妹妹。年仅七龄。不肯为婢。殉母就刑。

 

  【原文】

 

  唐高妹妹父彦昭。事李正己。及正己子纳拒命。质其妻子。使守濮阳。彦昭挈城归河南都统刘元佐。纳屠其家。时妹妹年七岁。母怜其幼。请免死为婢。许之。妹妹不肯。曰、母兄皆不免。女生何为。母将就刑。徧拜四方。妹妹问之。母曰。神可祈也。妹妹曰。我家以忠义见杀。神尚何知。问父所在向之哭。哭已。再拜就刃。

 

  高妹妹、一幼女耳。已能知忠义所在。其不肯为婢。廉耻兼全。愿殉母兄。孝弟两备。问父所在。向之哭。再拜就刃。更明礼矣。惜不信神道。然未足以责之也。年仅七龄。焉知忠义每因见杀而益显哉。

 

  【白话解释】

 

  唐朝高妹妹的父亲。名叫高彦昭。在李正己的属下做官。等到李正己的儿子李纳背叛了朝廷。把高彦昭的妻子收押了做抵头。然后叫他去镇守濮阳城。高彦昭的为人。很明大义。就把城池投降了河南都统刘元佐。李纳便要杀他的家属。这时候高妹妹祇有七岁。他的母亲可怜他这样小的年纪。也要被李纳惨杀。所以衰求李纳留着做了丫鬟。免他一死。李纳倒答应了。可是高妹妹不愿活着。他说。母亲和哥哥都不能免了。我还活着做什麽呢。看到他母亲在将被杀的时候。还向四面拜着。高妹妹就说。这算什麽意思呢。他母亲说。我们祇能对着神明求救了。高妹妹说。我家这样的忠义。尚且不免一死。还有什麽天道呢。接着便问父亲在什麽地方。他就朝着指示的方向大哭。哭完了。拜了两拜。就叫他们杀死了。

 

  十一,历女守柩

 

  萧历女贫。随任丧亲。有能归葬。乃许以身。

 

  【原文】

 

  唐萧历与妻。并殁官所。女年十六。携婢毁容。载二柩还乡。贫不能给舟资。次宣州。舟子委柩去。女结茅水滨。穿圹纳柩。坟成。有驯鸟缟兔菌芝之祥。长老为立舍。岁时进粟缣。丧满不释縗。有请婚者。则曰、我弱不能北还。必能为我致二柩于故里葬之者。然后嫁焉。杨含以高安尉罢归。过宣。闻之。承其事。毕葬。乃归含。

 

  历女诚苦矣。父母双亡任所。旣鲜兄弟。又乏资财。毁容奉归。中道又为舟子所弃。途次躬自结茅。穿圹纳柩。丧满不释縗。必能致二柩归故里毕葬者嫁之。以父母之遗体。葬父母之形骸。可谓务本矣。

 

  【白话解释】

 

  唐朝时候。萧历和他的妻。都死在衙门里的。遗下了十六岁的女儿。就同了婢女。涂污面孔。运着父亲母亲的两具灵柩。回到故乡去。可是穷得没有船钱开发。到了宣州地方。舟子就把两具灵柩缷在半路上。竟自去了。萧女祇得在水边搭起了茅蓬。掘了一箇墓穴。安放了灵枢。等到做成了坟。就有驯鸟白兔菌芝等等的祥瑞的表现。那地方上的老者。很佩服他的孝顺。就给他造了一座屋子。时时节节把米榖和布帛送给他。三年丧满了。可是萧女还不脱去麻布的縗衣。有向他来求婚的人。他就说。我是一箇弱女子。没有能力回到北方故乡去。必定要有人能够把我父母的灵柩运回故里。好好的安葬了。我纔情愿同他结婚的。那时候有个杨含。正缷了高安的任回去。经过宣州。听得这个消息。就依了萧女的要求。等到安葬了以后。萧家女儿就嫁给杨含了。

 

  十二,菊花无怨

 

  菊花被鬻。遇父得归。劝留后母。孝养无违。

 

  【原文】

 

  宋张菊花七岁。后母潜鬻于范尚书家。绐其父曰。失之。父哭丧明。后数年。菊花与父遇于金宅。相持痛哭。遂辞主从父归。父欲逐后母。菊花曰。儿非母不得入贵人家。母乃有德于儿。又何怨焉。儿归而母逐。儿心何安。乃止。父老无子。家贫。卒。菊花孝事后母。不能行。则每负之。后母卒。菊花佣作富家。忠勤和俭兼备焉。

 

  菊花为佣。每与女仆语。谆谆诲以忠勤。或不纳而诟之。辄谢不较。遇劳苦事。则以身先之。与以钱刀衣服。必固辞。不得已乃受。寸帛尺薪无敢弃。女仆之幼者。为栉沐隐(注:字原书为旁)纫。视如己女。其令德不可胜数。

 

  【白话解释】

 

  宋朝张菊花在他七岁的时候。就被他后母暗暗地卖到范尚书的家里去了。又骗着张菊花的父亲说。女儿不知道到什麽地方去了。他父亲听到女儿失踪的消息。哭得双眼都瞎了。过了几年。张菊花和他的父亲。恰巧在金姓的家里碰见。就大家抱着痛哭了一场。辞别主人。跟着父亲回家了。他父亲要把后母赶出去。张菊花说。我没有母亲这一番行为。便不能跨进富贵人家去的。这样说来。母亲是对我有恩德的。又何必怨恨呢。况且我回来了。母亲就去了。我怎麽可以安心呢。于是父亲也就罢了。后来父亲年纪老了。没有儿子。家境又穷。死了以后。张菊花侍奉后母。非常孝顺。后来后母不能行动了。张菊花背他行走。等到后母死了。张菊花就在富人的家里做工。他是又忠心又勤力、又和气、又俭省, 、样样都完全的。

 

  十三,周徐同德

 

  周徐二氏。相继孝姑。失子复得。同抚林孤。

 

  【原文】

 

  宋林侑妻周氏。事姑孝。子江妻徐氏。事周亦如之。徐生子定老。甫六月。元兵至。江负儿逃。寇追射。江弃儿走死。周徐往迹之。又遇盗。周祷神。同得脱。行失道。得所弃儿。弗怖弗啼。兵退。迹江尸。得焉。家燬。僦舍以居。妇姑相为命。时徐年三十。或劝再适。则以奉姑抚孤。为林氏留一脉辞。后定老举进士。追赠父母如其官。

 

  林门二贤母。孝慈同德。而徐氏尤甚。或劝再适。则指儿泣曰。林氏数十世。惟姑及此儿。吾何忍弃之。天未降割林氏。儿幸成人。异日持酒酹林氏先冢。姑之庆也。吾之愿也。即死瞑矣。闻此语、令人酸鼻。

 

  【白话解释】

 

  宋朝时候。林侑的妻子周氏。事奉婆婆非常孝顺。他所生的儿子就叫林江。娶了一箇妻子徐氏。徐氏的事奉周氏。也像周氏侍奉婆婆一般的孝顺。徐氏生了箇儿子。取名林定老。生下纔六箇月的时候。元朝的兵到了。林江就背了定老逃难。因为敌人追得紧。还在后面用箭射他。林江便丢了儿子逃走。竟死了。周氏和徐氏同去寻找他们的时候。中途又碰着强盗。周氏祷告神明。纔得一同逃脱。可是又走错了路。却在这箇当儿。寻得了林江丢下了的儿子。一些没有惊慌和啼哭的神气。后来元兵退去了。就寻到了林江的尸首。可是家里的房子已经烧毁了。祇得租借人家的屋子住着。婆媳两人相依如命。那时候徐氏还祇有三十岁。有人劝他再嫁。徐氏对人终是这样说。我要养婆婆、教孤儿。给林家留一线的命脉的呵。后来林定老中了进士。追赠他的父母、像他一样的官衔。

 

  十四,彩鸾代父

 

  徐氏彩鸾。救父代死。题诗桥亭。骂贼投水。

 

  【原文】

 

  元李景文妻徐彩鸾。浦城徐嗣源女也。畧通经史。每诵文天祥六歌。必为之感泣。至正中。贼寇浦城。彩鸾从父逃。贼及之。欲杀嗣源。彩鸾前曰。此吾父也。甯杀我。贼舍父而逼彩鸾。彩鸾谓父曰。儿义不受辱。父可急去。彩鸾至桂林桥。拾炭题诗于亭壁。曰。惟有桂林桥下水。千年照见妾心清。题毕。厉声骂贼。投水而死。

 

  宋有詹氏女。计脱父兄。过市东桥。投水而亡。元有徐彩鸾。愿代其父。至桂林桥。骂贼以死。其题亭壁之诗。一字一泪。写出心情。何其从容不迫耶。要之以死全其父。且以死全父之遗体。其揆一也。

 

  【白话解释】

 

  元朝李景文的妻子徐彩鸾。是浦城徐嗣源的女儿。颇懂得经史。他每每读到文天祥的六首歌。必定为他生了感动。吊下眼泪。到了至中年闲。强盗来抢劫浦城。徐彩鸾就跟了父亲逃难。那里晓得就被强盗们追着了,快要杀他父亲徐嗣源的时候。徐彩鸾就走上前去。很勇敢地对着强盗说。这是我的父亲。甯可杀了我罢。强盗们便放了徐嗣源去迫徐彩鸾。彩鸾就对他父亲说。我明白大义。决不受他们的污辱。请父亲快快逃生罢。徐彩鸾到了桂林桥地方。就在地上拾了一根炭。在壁上题了一首诗。诗里说、祇有桂林桥下的水。一千年也照得见我的心肠清洁吓。写完了。把强盗大骂了一番。投河自尽了。

 

  十五,朱寿诉冤

 

  朱寿救父。效法缇萦。衰求恳切。冤狱以明。

 

  【原文】

 

  元朱寿父环。为奴诬其出资助反。将被刑。环子元病不能起。视寿而泣。寿曰。昔缇萦能救父。我独非人耶。乃走告法曹掾冯耿贤曰。妾父无罪。亡奴挟怨诬之耳。若事不得直。一家枉作泉下鬼矣。闻君素长者。故敢以闻。言与泪俱。冯叱曰。此岂汝女子所知。寿哀祈益切。冯心动。乃使吏鞫奴。得诬状。环乃获免。

 

  人当祸患之临。所为之竭力救援者。惟自家骨肉。为最切耳。此无子之所以可悲也。淳于意无子而缇萦救之。朱环有子而寿救之。存效法缇萦之心。则为缇萦不难。即不为缇萦。亦相去不远矣。

 

  【白话解释】

 

  元朝时候。有箇女子叫朱寿。他的父亲就叫朱环。被仆人诬告他是出了钱财、帮助人家造反。因此将要受刑。这时候恰值他的儿子名叫朱元的。正生了病。不能起身。于是祇好对着女儿朱寿哭着。朱寿说。从前淳于缇萦能够救父。我难道不是人吗。就去对法官冯耿贤哭诉。说。我的父亲是没有罪的。不过是被恶仆怀恨。要陷害我的父亲罢了。假使奇冤不能伸雪。一家的老小就都去做地下冤枉的鬼了。你是一箇贤明的长官。所以我敢来诉说。说话的时候。眼泪像水般的流出来。那时冯法官大声地喝着。说。这种大的案件。不是你们女子所能知道的。可是朱寿益发很悲哀地的哭求昭雪。于是感动了法官的心。就吩咐属员去穷诘那恶奴。便得了诬告的供状。后来朱环纔得免了罪。

 

  十六,韩刘刺血

 

  刘氏姑病。拭粪囓蛆。臂血指血。屡进屡袪。

 

  【原文】

 

  元显官韩太初妻刘氏。家徙和州。刘氏奉姑甯氏以行。姑仆地伤腰。刘氏刺臂血。和药以进。遂愈。至瓜洲。姑复病。再进再愈。至和州。姑患风疾。不能起便溺。刘氏亲手扶拭。时盛暑。日夜为姑捍逐蚊蝇。蛆生枕席。刘氏囓之。蛆不复生。姑病寻愈。一日、姑忽病危。囓刘氏手指。意欲永诀。刘复刺指血。和汤以进。病又愈。

 

  病、苦矣。夏闲病尤苦。病至于不能起便溺。蚊蝇丛集。蛆生枕席。其苦不可胜言矣。若非有孝妇扶拭之。挥逐之。囓噬之。甯氏不几为齐桓公乎。最可奇者。臂血指血。屡进屡愈。益以见孝之无感不通也。

 

  【白话解释】

 

  元朝有箇贵显的官姓韩名太初。他的妻子刘氏。当他搬到和州去住的时候。是陪伴婆婆甯氏同去的。婆婆一箇不小心跌伤了腰部。刘氏便在自己手臂上刺出血来。拌匀在药里给婆婆喫。果然腰伤就好了。到了瓜洲地方。那里晓得婆婆的病复发了。他再刺血拌药去给婆婆喫。病又好了。最后到和州。婆婆生了风疾。就是大小便的时候。也不能起来。刘氏亲自替他去扶持、去揩拭。这时候正是炎热的夏天。日夜替婆婆驱除蚊子苍蝇。见蛆虫生在枕席上。刘氏就用口把他啮死。蛆虫便不再生了。婆婆的病。不久也就好了。有一天。婆婆忽然病得很利害。咬着刘氏的手指。意思是要永诀了。刘氏又刺着手指。得了血。放在汤里给婆婆去喫喝。病又好了。

 

  十七,诸娥钉板

 

  诸娥八岁。为伸父冤。辗转钉板。配享曹媛。

 

  【原文】

 

  明诸士吉女娥。山阴人。士吉于洪武初。为粮长。有黠而逋赋者。诬士吉于官。执法论死。二子炳焕亦系狱。娥年方八岁。昼夜号哭。与其舅陶山长走京师诉冤。时有令。冤者非卧钉板。勿与勘问。娥辗转板上。几毙。事乃闻。勘之。仅戍一兄而止。娥受伤甚重而卒。里人哀之。为肖其像。而配享于曹娥庙中。

 

  是较之缇萦朱寿而更甚焉。娥年仅八岁耳。能与其舅走京师。诉父冤。已为人所难能。况以嫩肤弱肉。辗转于钉板之上。是可忍。孰不可忍。盖祇知有父。而遑计其他。卒以得伸父冤。娥虽死犹生矣。

 

  【白话解释】

 

  明朝时候。诸士吉的女儿。名叫娥。是山阴地方人。诸士吉在洪武初年。主管着粮税的事务。被一箇刁恶又欠粮的人。到官里去诬告他。照律要判死刑。并且把他两箇儿子一箇叫诸炳一箇叫诸焕的。也都关到牢狱里。那时候诸娥祇有八岁的年纪。见着家里弄得家破人亡。就日夜不绝地悲哭。后来和他的舅舅陶山长。同到京城里去诉冤。那时候有种限制诉冤的法令。要诉冤屈的人。应该先到钉板上去卧着。否则是不肯审问的。诸娥的志向很坚决。便在钉板上反覆打滚。险些儿死了。这箇消息给官吏们听到了。就去推勘审问。结果祇把他的一箇哥哥充军到边疆上去。案子便完结了。后来诸娥因为受伤太重便死了。乡村里的人都很替他悲伤。就给他塑了肖像。供在曹娥的庙里。

 

  十八,李甄拜道

 

  甄氏姑病。沿道拜求。庐墓三载。懿德千秋。

 

  【原文】

 

  明栾城李大妻甄氏。孝于舅姑。夫与其弟异居。姑一日出往次子家。甄氏随侍不忍去。姑命之还。甫三日。甄氏忽心动。举身流汗。少顷。果有人来告其姑病笃者。甄氏沿途拜祷。往至姑侧。侍疾数日而愈。后姑年九十一以疾卒。合葬于舅墓。甄氏庐于墓侧三年。旦夕悲恸不辍。里人称为孝妇。洪武中。诏旌表其门。

 

  孝子之于父母。精诚所感。血脉相通。如囓指心痛者。亦不数觏。乃孝妇之于姑。亦心动汗流。我未之前闻也。沿途拜祷。迫切之至矣。庐墓三年。哀恸之至矣。尽养尽哀。尽心尽力。孝妇之道。于斯为极。

 

  【白话解释】

 

  明朝栾城地方李大的妻子甄氏。侍奉公婆十分孝顺。他的丈夫是和弟弟已经分居了的。有一天。婆婆出去。要到第二箇儿子家里的时候。他很不放心的跟着婆婆去。后来婆婆叫他回来。他纔回来了。不到三天工夫。甄氏觉得心惊肉跳。浑身出汗。感觉到不安。不多时候。果然有人来报告婆婆病重的消息。甄氏马上动身。一路拜着祷告神明保佑婆婆。他到了婆婆的身边。很小心的看护了数天。婆婆的病就好了。后来婆婆活到九十一岁生病死了。甄氏就把婆婆合葬在公公的坟里。自己在坟旁搭起了茅屋。住了三年。日日夜夜不绝地悲哭。所以乡村里的人。都称他是一箇孝顺的媳妇。洪武年闲。皇帝赐他一方匾额。挂在他门前。去表扬他的孝行。

 

  十九,淑圆击鼓

 

  淑圆七岁。击鼓伸冤。母病割臂。善护椿萱。

 

  【原文】

 

  明林时女淑圆。莆田人。时登永乐十三年进士。观政刑部。缘门籍事诖误系狱。例发北京营工。淑圆甫七岁。击登闻鼓。诉父冤。仁宗监国南京。矜其幼。赐以饭。遂宥时罪。后随任陕西。母王氏病。诸药勿效。其时淑圆年已十二。潜割左臂肉。和粥以进。母获全愈。长嫁西安左卫指挥使费铭。寿至八十余。

 

  七岁小女子、竟能击登闻鼓以伸父冤乎。是较之诸娥而又弱一岁也。宜仁宗之矜其幼。赐以饭。赦其父之罪矣。今之七八岁小女子为何如乎。至割臂以疗母。乃其余事耳。

 

  【白话解释】

 

  明朝林时的女儿。名叫淑圆。莆田人。林时是永乐十三年考取的进士。在刑部衙门里做官。后来为着宫门悬挂册籍的事。受了罪。下在牢狱里。照例应该派到北京去做苦工。林淑圆这时候只有七岁。听到了这箇消息。就到通政院敲打登闻鼓。诉着父亲的冤抑。那时仁宗皇帝正在南京治理国事。看他这样小的年纪。有这样的孝心。也觉得他可怜。所以就给他饭喫。又把他的父亲林时免了罪。后来他的父亲到陕西去上任。他也跟了去。母亲王氏不幸生了病。喫了各种药。都没有效验。那时林淑圆已经十二岁了。暗中割了左臂的肉。煮在粥里奉给母亲喫。果然母亲的病就好了。等到年长的时候。嫁给西安地方做左卫指挥使的费铭。死的那年。已有八十多岁了。

 

  二十,桂李割乳

 

  李氏疗姑。割乳昏仆。惊动全城。神明呵护。

 

  【原文】

 

  明桂廷凤妻李氏。其姑患痰疾。将不起。闻有言乳肉可疗者。李氏乃煮药爇香。祷竈神。自割一乳。昏仆于地。气绝。廷凤呼药不应。出视。见血流满地。大惊呼救。倾骇城市。邑长佐皆诣庐。命亟治。俄有僧踵门曰。以蕲艾傅之即愈。如其言。果甦。比求僧。不复见矣。乃取乳和药奉姑。姑竟获全。

 

  世皆知割股疗亲事。而王陈氏剖肝。桂李氏割乳。尤为闻所未闻。夫割股犹是亲之肉。然非所论于王陈氏桂李氏也。此二人者。皆疗其姑也。且前无成例。今偶有闻。即毅然为之。可谓奇孝格天矣。

 

  【白话解释】

 

  明朝时候。桂廷凤的妻子李氏。在婆婆生了痰疾。非常危险的当儿。听人说起人身上的乳肉。可以疗治的话。李氏一面煎药。一面焚香在竈神面前。很虔诚地祷告。自己便去割下了一只奶。因此在地上晕倒气绝了。等到桂廷凤唤他拿药没有回应。桂廷凤就出来看他的时候。见他已卧在满地的血泊里面了。便大声求救。城市的住民听到这箇消息。都很惊奇。县里的官长们也都亲自来慰问。吩咐给他快快医治。正在那时候。忽然来了一箇和尚。走到门前说。你们祇要用蕲艾贴在受伤的地方。就会好的。后来依了和尚的话。果然苏醒了。等到想去谢和尚的时候。那知早已不见了。后来把乳肉和了药给婆婆去喫。婆婆的性命果然保全了。

 

  二十一,庐吴寻骸

 

  吴氏鬻女。孝义动天。二骸旣得。夫丧亦旋。

 

  【原文】

 

  明卢清妻吴氏。潞州人。清以父母客死临洺。贫乏不能归葬。发愤死。吴氏叹曰。舅姑委骨于北。良人殒命于南。人伦巨责。集吾身矣。遂鬻女为旅费。独抵临洺。觅舅姑瘗处。不得。号泣中野。忽遇清所授徒。为指示收二骸以归。复冒暑至汴。负夫骨还。三丧毕举。忍饿无他志。学正刘崧。言于知州马暾。赎其女。厚卹之。

 

  卢吴氏可谓尽人伦之至矣。舅姑二丧。寄瘗临洺。其夫为廪生。岂不知尽人伦。尚以无法奉丧而愤死。况吴氏乎。况吴氏又加一夫丧在外乎。乃鬻女为资以求之。号泣中野以得之。谓非孝义动天欤。

 

  【白话解释】

 

  明朝卢清的妻子吴氏。潞州地方人。卢清因为父母都客死在临洺地方。穷得没有路费、可把遗骸迁回来安葬。自己很恨恨地死了。那时候吴氏叹息着说。公婆的枯骨还在北地。丈夫又死在南方。伦常上很大的责任。都归到我的身上了。因此把女儿卖掉。去做路上的川费。一箇人独自到了临洺。寻不到翁姑埋骨的所在。正在田野大哭的当儿。忽然遇见了他丈夫的学生。亏他指示以后。他就运着两具遗骸回来。后来再冒着大暑。到了河南。背着丈夫的遗骨回转。他做完了这三桩丧事。自己祇是忍了饥饿。苦苦地守了节。那时教官刘崧。对知州马暾去陈说他的节孝。于是就给他赎回了女儿。还好好的给了他一笔抚卹费。

 

  二十二,陈高发鞍

 

  高女觅葬。鞍重不前。遂开其冢。车辋宛然。

 

  【原文】

 

  明陈和妻高氏。早寡。奉翁姑孝。翁姑殁。葬毕。高年已五十。泣谓子刚曰。我父旅葬虞城北。母以枣木小车辋识之。比还。母亦死。弟懦。我三十年不敢言者。以汝祖父母在堂也。今欲往舁父遗骸。刚从之。至葬所。冢纍纍莫辨。高以发系马鞍逆行。自朝至夕。至一小冢。鞍重不能前。即开冢。车辋宛然。观者咸惊异。助之归。

 

  陈高氏之尽孝。可谓知所先后矣。盖女子出嫁。以事舅姑为主。舅姑老。夫又亡。不可一日离也。父丧未归。尚有懦弟。三十年后。翁姑丧葬事毕。乃觅父骸。两家子职。一身独当。诚孝所感。宜发鞍効灵也。

 

  【白话解释】

 

  明朝时候。陈和的妻子高氏。年轻时候、丈夫就死了。侍奉公婆十分孝顺。后来公公婆婆都死了。又给公婆安葬好。这时候、高氏年纪已经五十岁了。对着他的儿子名陈刚的、哭着说。我的父亲先前客葬在虞城的北面。我的母亲特地用一块枣木的小车牙。葬在里面做记号。回到家里。母亲也就死了。我的弟弟非常懦弱。我隐瞒了三十箇年头。不敢声张出来。因为你的祖父祖母还在堂上的缘故。现在我要去搬父亲的遗骨了。因此陈刚也跟了母亲一同去。到了葬地里。祇看见许许多多的高坟。究竟他的父亲葬在那箇坟里。已经辨不清楚了。高氏就把头发缚在马鞍的上面。向后倒走。从早晨到了夜里。走到一处小坟里。觉得马鞍很重。不能再向前走了。就开了坟。坟里的一块小车牙。还一点不改的放着。旁人看见的都觉得惊奇。大家用金钱资助陈高氏母子两箇人。搬着遗骨回来。

 

  二十三,刘女代耕

 

  刘玉二女。父嗟无子。终养代耕。承欢菽水

 

  【原文】

 

  明刘氏二孝女。汝阳人。父玉生七女。无子。家贫力田。尝至壠上叹曰。生女不生男。使我扶犁不辍也。其第四第六女闻之。恻然。遂立誓不嫁。着短衣。代父耕作。以菽水承欢。及父母相继卒。无力营葬。二女即屋为邱。日定省焉。隆庆四年。督学副使杨俊民。知府史桂芳诣其舍。请见。时二女年皆六十余矣。

 

  生女不生男一语。淳于意叹之。而缇萦上书。刘玉叹之。而二女代耕。谁谓生女无益哉。亦视己身德行何如耳。至于晨昏定省。始终无闲。已可云孝。乃即屋为邱。六十余年来。定省未缺。其孝为何如乎。

 

  【白话解释】

 

  明朝汝阳地方刘氏一家。有两位孝女。她们的父亲名叫刘玉。生了七箇女儿。可是没有儿子。家境很贫苦。每日种着田。有一次、站在田里高的土堆上面。自己叹息着说。我祇生了女不生男子。使我老是这样扶着犁头。没有休息的时候了。可是被他的第四和第六的两箇女儿听得了。很可怜着年老的父亲。两箇人立了愿。终身不嫁。也着起了短衣。天天到田里代父亲去耕种。以博年老父亲的欢心。等到父母先后死了以后。没有能力去安葬。他们就把住屋改做了坟。并且天天早晚照生前一样的问安。隆庆四年的时候。督学副使杨俊民。知府史桂芳。亲自到了他们的家里去见他们。这时候两位孝女。都已六十多岁了。

 

  二十四,武江侍食

 

  江氏每食。必先侍姑。甘亲污秽。勿使女奴。

 

  【原文】

 

  明武师端妻江氏。事父母以孝着。及归师端。其姑病痢。江氏为湔洗。邻妇曰。若岂无仆婢而亲污秽耶。江氏曰。仆婢以势使。虽不敢违。非所甘也。我则甘之。姑噤口二旬。医技穷。江氏割左膊肉。火干为末。托药以进。姑服之渐愈。每食。必身侍姑。姑食讫。乃食。筹家事。则之他所。不令姑闻愁叹声。里党则焉。

 

  人每不甘为父母亲污秽。况为其姑乎。抑思我母、却为我甘亲污秽也。我姑却为我夫甘亲污秽也。仆婢亦人也。己受母姑深恩。而犹不甘。仆婢其甘之哉。非势使而何。孝妇推念及此。诚无微不至矣。

 

  【白话解释】

 

  明朝时候。武师端的妻子江氏。社会上的人。都知道他是很孝顺父母的。后来嫁给武师端。他的婆婆生了痢疾。他亲自替婆婆洗濯。有一箇邻家的妇人对他说。你家难道没有婢仆的吗。怎麽要你亲自洗濯着污秽的东西。江氏说。婢仆们因了主人的威势。虽然不敢违反。但是并非自己愿意的。我呢却是自己愿意的呵。后来他的婆婆、生了二十多天的噤口痢疾。医生没法医治。都回绝了。江氏就割了左臂上的肉。焙干做了末。假说是药。给他婆婆去喫。婆婆的病。果然渐渐痊愈了。每餐他必亲自侍奉婆婆。等到婆婆喫完。他纔自己去喫。计划家事的时候。他一定走到别的地方去商议。不使他的婆婆听到愁叹的声音。乡里和亲戚的人。都佩服他的孝顺行为。做着自己的模范。

 

  【绪余】

 

  女子之孝。不仅温凊定省而已。凡各项事务。与父母舅姑。有切实关系。皆当挺身担任之。惟情有难易之不同。如未嫁时。倚父母以生存。则奋不顾身。以急父母之事。乃良知良能之发现。犹亲亲之本心也。迨旣嫁以后。有夫与子以牵其情。此时对于父母。亦奋身急事。一如未嫁时。则其至性。不为私念所夺。若非有毅力者。曷克至此。至子妇对于舅姑。似无毛里之属。未蒙抚育之恩。无非敬夫所尊。爱夫所亲已耳。迺能推孝父母之心以孝之。修人补天。尤恒情所难。而至孝之人。则无所谓难者。由其深明夫妇一体之义尔。

 



  上一篇: 内心恭敬才是最好的孝顺
  下一篇: 报慈母十恩德十首 作者:唐·释愿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