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虚大师全集·讲演提纲
──在汉口佛教会讲──
一、孝顺父母,以身命之所从生故。 二、孝顺师长,以德慧之所从起故。 三、孝顺业因,以依正报体之所从成故。 四、孝顺圣教,以真理正智之所从得故。 五、孝顺法性,以世出世间皆依为本元故。 六、孝顺佛心,以世出世间皆依为主导故。
(见海刊五卷三期)
附文:《佛教孝道的现代实践——以太虚大师论说为例》节录
太虚大师的佛教孝道观
(一)儒家孝弟观的现代转型
…太虚从社会进化的角度评价了儒家的孝弟的衰落趋势,指出了孝弟思想功能退化的社会原因及其变化的趋势,但是作为传统中国社会和家庭道德伦理的思想支柱,其对维持整个社会思想与家庭的维系和社会公德建立,特别是对家庭关系与社会伦理的支撑,太虚还是赞同孝弟思想是必不可少的,并且认为“但宋明儒之锢蔽处须更加解除,而孝弟等义更须以新圣孝民族等说扩充之”,包括将佛教与道教等体系的思想都可以扩充之内,“要之,在镕冶国故、钧陶世变之新圣的新中国新世界文化中,应认识孔孟之道、佛仙之道之特色,在适当之范围内为适当之建置,勿拘一孔之儒之宿习,则与今世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均遂其宜矣。”因此太虚并没有像当时社会上的一些激进学者那样,彻底将儒家学说全部否定,而是主张改良或革新儒家的学说,把佛道和西方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融为一炉,建立一个全新的、特色的“新中国文化”。
(二)儒佛伦理孝悌观的重置
…太虚说的“孝”的狭义,就是儒家之孝,以血缘关系而成立的奉养父母之孝,但是他更看重的是广义的“孝”,这就是超越了儒家之孝,超越了血缘关系而成的佛家之大孝。这种大孝不仅要报今身父母,而且还达及过去、现在与未来三世,更重要的是它囊括了所有的众生,也不乏有“披毛戴角”的“昆虫蝼蚁”在内,所以它是“范围之廓大,垂教之澈底”之孝。同时他又用与时俱进的思想,将现代的民族国家等观念融入佛教的孝弟理论之中,强调除了要有传统意义上的“长幼和顺”的意义之外,还要人“爱护国家民族,泛爱全人类,悯惜一切有情。”“交利国民,纳税以利国家”等与国与民的有利之事,这也可以被看作是传统佛教“大孝”精神的发扬,为中国佛教爱国爱教的理论提供了新的视角。
(三)佛教报恩父母孝悌观
…报父母恩要现世报,比父母死后再报更重要,太虚特别指出了这一点,强调“当知父母之恩重若丘山,应当知恩报恩,这是为人子者应尽的天职。假若你的良心还没有死的话,如果父母在生不孝养,死了的时候受良心所责而要报恩,真所谓‘悔之晚矣’了!”同时太虚也强调了报恩具有两方面因素,父母养育之恩该报,但是子女的要求父母亦应该给予尽可能的满足,父母与子女之间存在着“二俱分别”又统一不可分的关系。…
(四)佛教种福田孝道观
…太虚还将孝道思想与佛教的念佛理论相联系起来,因为大乘佛教里面念佛是一个重要的法门。他说“因为这阿弥陀佛就是慈悲恻隐故,就是救苦救难故,就是因果报应故,就是修福报恩故。所以有父母的不能孝养,必不能念阿弥陀佛,能念阿弥陀佛,必能孝养父母;有子女的不能慈育,必不能念阿弥陀佛,能念阿弥陀佛,必能慈育子女;乃至为国民办事的不能忠其所事,必不能念阿弥陀佛,能念阿弥陀佛,必能忠其所事;所以我们中国人只要把心头上、口头上、本来有的阿弥陀佛时时提醒着,自然不愁不一日日的好起来!”念佛法门本是接引众生到西方阿弥陀世界的一个施设手段,众生通过念佛号的方法生起对佛的敬信,得到佛的接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