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清明共话慈孝文化
http://www.youth.cn 2012-04-03 14:59:00 中国青年网
学者共话孝文化。 蒲希茜 摄
许嘉璐。 蒲希茜 摄
中新网介休4月1日电(蒲希茜) 专家学者1日就进一步加深对慈孝文化的认识,对孝文化与道德复兴在现代化的大背景下进行解析,并对如何推动孝文化与道德复兴发表了独到的见解。
今日下午,第五届清明文化节绵山对话在山西省介休市绵山风景区举行,本次对话的主题是慈孝文化与道德复兴,第九、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院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许嘉璐做嘉宾主持,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国家宗教局原局长叶小文,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原宣传部长、中国母亲节促进会会长李汉秋、香港慈氏文教基金董事长王联章,中国佛教协会驻会副会长学诚法师四位嘉宾从自己平时的学养和修行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对孝在当今社会的意义和看到孝观念的淡薄所造成的种种社会现象发表他们独到的见解。
叶小文提出孝文化的真正含义是面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敬畏,“热爱生命、敬畏生命、尊重生命,这三点是追求幸福的基体约定,要敬畏生命,要终极关切”。
学诚法师称中国传统社会伦理道德的观念是以慈孝文化为它的核心,过去的传统社会中,家族中当父子伦理拓展到社会就变成了今天的伦理,做父母的对孩子慈爱,做孩子的对父母孝顺。古代有一句话叫“自古忠臣出孝门”,体现社会伦理与家庭伦理的重要关系。
王联章则从佛教的角度来谈慈孝,他认为慈的本质是无争,对众生有好感,没有恶感,无是反对抵抗争执心。悲是无害,所以慈的功能是给予快乐,悲的功能是把众生的苦解脱。王联章还称,“佛教的慈悲不是一般的感情用事,真正的慈悲就是没有我的概念,没有自我中心,所以佛教讲最高的理智跟最高度的感情能够同时进行并得到平衡,这是佛教最高境界的要求。佛教不讲孝,但是这个孝已经是慈的一部分。”
李汉秋称自己是从学生的角度对慈孝做一些很粗浅的简单的理解。“慈孝按我最初的理解就是亲子之爱,这样的爱,我觉得这是人类的天性,是人类本源性的爱。”李汉秋认为血缘亲情是维系血缘家庭最好的精神纽带。只要以孝为出发点,把这种爱推广到全社会,那么社会就是一个有层次的由自己近亲一直推广到别人的亲的一个很和谐的社会。
李汉秋还称人文道德需从小抓起,从日常伦理、家庭伦理抓起。人文精神在小孩的心田里植根以后,道德种子是会生根、发芽、开花的。“他从小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有道德的践行,道德的养成,大了以后对他一生都受用。所以我们抓人文从小就抓起,从现在就抓起,这对整个社会是孝文化的培知,道德复兴的起点。”
最后,许嘉璐进行总结称我们应该对弘扬慈孝文化,道德复兴要有信心。而且道德的复兴要从孝做起,因为孝是中华文化、中华伦理的出发点和最初的种子。“由对母亲的爱到对整个家庭,由对整个家庭到对整个社会、国家,甚至超越于过界,对人类都是一种大爱,所以大爱无疆。”